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同文館之爭

同文館之爭

清末洋務派與頑固派的爭論之一。1862年(同治元年)議政王、首席軍機大臣恭親王奕訴等奏準設立同文館,學習外國語言文字,相當於國小程度。1866年(同治五年)奕訢等奏請在同文館增設天文算學館,延聘洋人為教習,招收三十歲以下滿漢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和科舉出身的五品以下官員入館學習。以理學大師,大學士倭仁為首的頑固派群起反對。御史張盛藻首先上奏,說“科甲人員”只應讀孔孟之書,學堯舜之道,根本無須“學習技巧”。若以自強而論,則朝廷之強莫如整紀剛、明政刑、嚴賞罰、求賢養民,練兵籌餉諸大端。讓科甲正途人員學習天文算學, “是重名利而輕氣節,無氣節安望其有事功哉?”這個意見被朝廷否定後,倭仁親自出面申說: “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之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古往今來未聞有恃術數而能起衰振弱也。”科甲正途人員科天文算學, “上虧國體,下失人心”,必然導致“正氣為之不伸,邪氛因而彌熾,數年以後,不盡驅中國之眾鹹歸於夷不止”的後果。要學習天文算學,中國人才多有,何必“奉夷為師”?他把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和科學技術直指為“漢奸”。候補知州楊廷熙則把同文館視為“不祥之物”,把“久旱不雨”、“陰霾蔽天”、“大風晝晦”、疫病流行等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統統歸罪於同文館的設立。奕訴等反駁說, 自強之道,必以輪船火器為先,學習天文算學是製造輪船火器的根本。忠信禮義不能拿到戰場去打仗。並責備倭仁等以空話妨礙自強大計,要倭仁拿出自強“妙策”,推薦中國的天文算學教師。在朝旨摧促下,倭仁自認說了空話並無人可薦。接著于凌辰、鍾佩賢等出而聲援倭仁,以“天象示警”,要求儘快撤銷同文館,指斥奕訢等“強詞奪理,師敵忘仇,拒諫飾非。”奕訢等以楊廷熙上書系倭仁指使,責備倭仁“殊失大臣之體,其心固不可聞”。並奏準派頑固排外的倭仁為總理衙門大臣。倭仁以病再三推託,並承認自己迂闊,不堪其任,才旨允辭職。兩派爭論在京師掀起軒然大波, “京師口語籍籍。”關於同文館的爭論,是中西文化衝突第一次公開爆發。愚昧落後、守舊排外的頑固派用封建的“忠信禮義”、“夷夏之辨”、“綱常名教”,仇視和反對一切進步的新生事物。奕訢等人則把興辦洋務視為“自強之道”,在西太后支持下取得勝利。但是,當時封建守舊勢力仍然占著優勢,天文算學館雖然設立了,但招收的學生卻不多。

同文館之爭字典分解

同文的解釋 (1).同用一種文字。《禮記·中庸》:“書同文。”《漢書·藝文志》:“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破賊設蒙儉等露布》:“四隩同文,五

看一看:同提舉詳定一司敕令所【歷史官職】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置,以參知政事兼任,掌編纂敕令。

同文館之爭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