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

象山怎么寫好看

象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一名石公山。在今江蘇鎮江市東北八里,與山對峙。《清一統志·鎮江府 一》: 石公山 “一名象山,形如雙象。《府志》: 焦山兩獅形,象山兩象形,獅象截水之下流,之門戶在焉。岩有洞曰象山洞”。

②在今浙江象山縣西北十里。縣以此得名。《輿地紀勝》 卷11慶元府象山縣: “ 《圖經》 雲,縣有一山如象形。” 故名。

③在今福建大田縣西南。《清一統志·永春州》:象山 “在大田縣西南台閣山西。高千仞,群峰矗立,林木深茂。上有望軍洋楊家寨,明嘉靖初,賊首新等巢其上,郡守能剿平之”。

④在今福建閩侯縣南。《清一統志·福州府一》:象山 “在侯官縣旗山之西。山形外抱中平,如蹲象然。上有觀音泉”。

名應天山。在今江西貴溪縣西南七十里。《寰宇記》 卷107信州貴溪縣: 應天山 “連岡疊阜,自而來,為諸山之宗”。《明一統志》 卷51廣信府:象山 “初名應天山,宋儒陸九淵嘗讀書於此,以山形如象更今名”。陸九淵自號象山翁,學者稱為象山先生。所著後人輯為 《象山先生全集》。又貴溪縣南之三峰山亦名象山。因嘗移象山書院於此,俗亦呼為象山。

⑥原名蒙山。在今湖北荊門市西郊。《清一統志 ·荊門州》: 蒙山 “在荊門州西一里。一名象山。一名硤石山。又名泉子山”。

⑦又名象頭山。即今廣東博羅縣東北象頭山。《方輿紀要》 卷103惠州府博羅縣: 象山在 “縣北二十里。山高大,形如象,俗呼象頭山”。

⑧在今廣西象州縣西隔江。《元和志》 卷37象州陽壽縣: “象山在縣西北三里。” 《寰宇記》 卷165象州武仙縣: “象山在州城西岸,去城五里。高四十丈,其形如象,山因得名。”

⑨在今貴州惠水縣北。《方輿紀要》 卷121盧番長官: 象山在 “司南一里”。

⑩在今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西北。《方輿紀要》卷117麗江軍民府: 象山在 “府西北五里。形如伏象,山下有泉曰象泉”。

(11)在今越南東北部廣寧省東潮縣境。元黎崱 《安南志略》 卷1: “鞍子山一名安山,或曰象山。高出雲雨之上。” 《方輿紀要》 卷112安南新安府: 象山“在府東東潮州。一名安子山。相傳安期生得道處。宋海岳 《名山圖》 以此為第四福地”。


(1)在江蘇省鎮江市東北,與焦山隔江相對。原名石公山,因山形如雙象,改今名。海拔49米。自古為軍事要地,山上有炮台故址,與焦山炮台成崎角之勢。另一高處名韓公墩,相傳是宋韓世忠駐兵的地方。《輿地紀勝》中載:山上原有送江亭,是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郡陳天麟建。山中有普賢洞和峨嵋洞。北面山下有石隱庵,一名石隱精舍,舊名普賢寺,已廢圮。(2)在江西省貴溪市西南。原名應天山,主峰海拔811米。宋代陸九淵於此講學五年,以山形如象,易名象山,陸九淵自號“象山翁”,世因稱陸等為象山學派。相傳第十八代天師曾於此修道。今山南、北有黑龍井、碧蓮池等遺蹟,始建於北宋的應天廟尚存後棟六栟,山巔有“彈子石”、“繙經石”、“巢神劍”、“天師法劍”等景。(3)在湖北省荊門市西郊。原名蒙山,因象山先生陸九淵曾講學於此而稱今名。歷為遊覽勝地。南北向,長600米,寬250米,海拔176米。現為占地50餘萬平方米的龍泉公園重要組成部分。有龍泉書院,陸夫子祠,老萊山莊,蒙、龍、惠、順四泉,文明湖,講經台,清河橋,烈士陵園,唐宋古柏遺址等。蒙泉在山東麓,為荊門四泉之首。南宋時陸九淵知荊門軍,紹熙二年(1191年)張垓游此,大書“蒙泉”二字,陸九淵遂勒石制碑,立於泉旁。碑為圓首,高2.2米,寬1.4米,極為奪目。(4)在雲南省麗江市城北、玉泉東畔。因山形如象而名,海拔 2704 米。南與獅山相依,輝映成趣。山上有石道可循,凡2280米,名“長壽路”,沿途建有鑒雪亭、松韻亭、思思亭、呼呼亭、山美孔坊、吉多坊等建築。登山鳥瞰雪山古城,歷歷在目,是名城麗江近年來新開闢的風景遊覽區。(5)在陝西省潼關縣東北、老潼關城西南隅、鳳凰山西北側。兩山緊緊相連,形狀似象鼻,若蠍尾,故名象山或蠍子山。山上有田百畝,為黎姓首墾,又名黎家坪。今為同蒲鐵路所經。

詞語分解

  • 象的字典解釋 象 à 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多產在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門牙極長,可用於雕刻成器皿或藝術品:象牙。象牙寶塔(喻脫離民眾和生活的文學家、藝術家的小天地)。 形狀,樣子:形象。景象。氣象。現象。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黎灢甸

在今雲南富民縣東南舊縣。明 《寰宇通志》 卷富民縣: “烏蠻酋砦門砦莫始築烏舉龍城,號黎灢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象山歷史

相關歷史

象山_象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