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

蒙山怎么寫好看

蒙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在今山西平定縣東北。《隋書·地理志》:太石艾縣有 “蒙山”。《方輿紀要》 卷40平定州: 蒙山 “在州東北十五里,孤峰聳,高出眾山”。

②一名西山。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晉書·聰載記》: 永嘉六年 (312),“ (劉) 曜入晉陽,夜與劉粲等掠百姓,逾蒙山遁歸”。即此。

③在今江西上高縣南,接新余市界。最高峰白雲峰海拔960米。《輿地紀勝》 卷27瑞州: 蒙山“在上高縣南三十五里,周回一百四十里。峭壁橫險,厥材千尋,常有雲靄蒙蔽,故以為名”。《清一統志·瑞州府》: 蒙山 “有多寶、雞籠等峰。宋慶元間嘗產銀鉛,故峰名多寶,並置蒙山務於下,後廢”。

④又名東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西南,接平邑縣界。《尚書·禹貢》: “蒙、羽其藝。” 《詩經·魯頌·閟宮》: “有龜、蒙。” 即此。《清一統志·沂州府一》 引明公鼐 《蒙山辨》: “蒙山高峰數處,俗以在西者為龜蒙,中央者為雲蒙,在東者為東蒙,其實一山,未嘗中斷。龜山自在新泰縣境,其北有沃壤,所謂龜陰之田是也。《舊志》: 蒙山綿亘百二十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古剎七十餘所,龜蒙頂為最勝。”

⑤在今湖北荊門市西一里郊象山。《明一統志》卷62荊州府: 蒙山 “在荊門州治西。兩巒對起如峨眉。舊名泉子山。山麓有二泉,即蒙、惠泉。上有澄源閣,信美、浴沂、浮香、潛玉、嗽玉五亭,皆遊憩之所”。《清一統志·荊門州》 引 《州志》: “山半有陸九淵講經台。”

⑥在今廣西蒙山縣西南五里。《舊唐書·地理志》 蒙州: “取州東蒙山為名。” 並說,“州東蒙山,山下有蒙水,居人多姓蒙故也”。因縣治遷徙,故山在今縣西南。

⑦即今四川 * 西與雅安市交界之蒙山。《尚書·禹貢》: “蒙旅平。” 《續漢書·郡國志》: 漢嘉縣有蒙山。《水經·青衣水》: “青衣水出青衣縣西蒙山。” 酈道元註: “ (青衣) 縣有蒙山,青衣水所發,東經其縣。” 《寰宇記》 卷77 * : 蒙山,“ 《九州記》 云: 蒙山者沐也,言雨露蒙沐,因以為名。山頂受全陽氣,其茶香芳。按 《茶譜》 云: 山有五嶺,嶺有茶園,中頂曰上清峰,所謂蒙頂茶也,為天下所稱”。

⑧即石岩山。在今雲南建水縣東十五里。《清一統志 · 臨安府》: 石岩山 “或謂之蒙山。山麓有洞,異龍湖瀘江諸水流入其中,流出入阿迷州界”。


(1)古山名。(1)又稱西山。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北。《資治通鑑》:西晉永嘉六年(312年),漢劉曜“掠晉陽之民,逾蒙山而歸”,即此。(2)在今江西省上高縣南。地產銀、鉛,南宋慶元時置蒙山務於此。(2)今山名。(1)在山東省中部,跨平邑費縣、蒙陰、沂南等縣。因在春秋魯國東部,古代稱東蒙、東山。斷塊山。西北—東南走向。山體主要由片麻岩及花崗岩構成。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東蒙河、祊河分水嶺。主要樹種有松、槐、楸、柏及果樹,產藥材。勝跡有萬壽宮、迎仙橋、明廣寺、玉皇廟等。傳孔子曾登臨,有“登山而小魯”感慨。抗日戰爭時期為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中心。建有國家森林公園。(2)古稱名山。在四川省 * 城西與雅安市交界處。《太平寰宇記》:“蒙山者沐也,言雨露常蒙,因以為名。”邛崍山余脈。有五峰,主峰上清峰,海拔1440米。北陡南緩。終年煙雨濛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含酸性,適宜種茶。所產蒙頂茶為中國名茶,唐至清列為貢品。唐、宋時為佛教名山。多古蹟。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此建蘇維埃政權,留有戰壕遺址和石刻標語。

詞語分解

  • 蒙的字典解釋 蒙 (矇) ē 欺騙:矇騙。蒙哄。矇事。欺上蒙下。 昏迷,眼發黑:矇頭轉向。 胡亂猜測:瞎矇。 受 蒙 (④濛) é 沒有知識,愚昧:啟蒙。發蒙。蒙昧。 遮蓋起來:蒙罩。蒙子。蒙蔽。 受:承蒙。蒙難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高觀鎮

在重慶市城口縣東南部。面積平方千米。人口。鎮人民政府駐高觀寺,人口。以境內有高觀寺得名。清道光二年年設高觀場。年改為東區高望鄉團,年屬二區高望聯保。年設高望鄉,年分出東安劃為特編保。年改為高觀鄉,年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蒙山歷史

相關歷史

蒙山_蒙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