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怎么寫好看

公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爵名。《孟子·萬章上》:北宮錡問曰:“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孟子曰:“天子一位,公一位,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晉以後,始依封國規模,分公、縣公、鄉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等名目。三國魏元帝鹹熙元年 (264)定製: 凡公爵,一品,賜地方七十五里、邑一千八百戶,許置相一人,職如太守,又置郎中令、中尉、大農、司馬常侍侍郎家令、典祠、典書、典、典禮等屬官西晉武帝鹹寧三年 (277) 置大、次、小王國,凡大國、次國始封王之支子封為公,一品,置公國如五千戶王國,設官因魏制,無定製,許置軍千人,以中尉之。東晉諸公仍置國,無常侍,罷中尉,不置軍。南朝宋因之。梁置相掌民政,由朝廷選差; 典祠令、典書令、典衛長等,得自選補。齊唯置郎中令一卿。梁定諸公位視三公,班次之。分開國郡公、開國縣公兩等,皇子皆封公。北魏道武帝天賜元年 (404),定王、公、侯、子四等爵,公二品,封小郡。文帝太和二十三年 (499) 定製: 開國郡公一品,開國縣公從一品。北齊開國郡公從一品,散郡公、開國縣公二品,散縣公從二品,其國各設郎中令、大農、中尉、常侍、侍郎、上下將軍等官,典書、典祠、典衛等令。北周置國公、郡公、縣公三等,仍有開國、襲封之別。初皇子、皇弟不封王,但封國公,武帝建德三年 (574) 以後得進封王爵。國公正九命,食邑自三千戶至萬戶,以封宗室、異姓功臣; 郡公正九命,食邑自一千戶至八千戶; 縣公九命,食邑自五百戶至四千七百戶。隋朝置國公、郡公、縣公,為九等爵第三、四、五等,皆從一品。煬帝大業三年 (607) 並為一等。唐朝國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 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戶; 縣公從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戶。太宗貞觀十一年 (637),復加開國之號。宋朝置五等,一國公,從一品; 二郡公,三開國公,四開國郡公,正二品;五開國縣公從二品。金朝國公正、從一品,郡公正、從二品。元朝國公正二品,郡公從二品。明朝為五等爵第一等。清朝有一、二、三等之別,並為九等世爵第一等。②官名。春秋戰國齊、楚稱縣邑長官為公。《左傳》宣公十一年:“(楚莊王曰)諸侯、縣公皆慶寡人。”③ 三公等執政大臣尊稱。《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三公稱公。”後代因之。


1、官級名。漢朝最高的官級為公,其次是卿。西漢時太師、太傅、太保位上公,太尉丞相、大司空位公,共六公。王莽時太師、太傅、國師、國將為四輔,位上公;大司馬大司徒、大空位公;更始將軍、衛將軍、立國將軍、前將軍為四將,位比公;共十一公。東漢太傅為上公,太尉、司徒(丞相)、司空位公;大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車騎將軍,位比公;共八公。《漢書·王莽傳》:“公、卿、大夫、元士食其采。”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志》。

2、爵名。周朝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但隨著諸侯的日益強大及周室的日衰月敗,諸侯們便自動升級,不是公的也自封為公,如秦國等。到戰國時則更甚,不僅自封為公,還自封為王。公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一等。楚漢相爭時還沿用,如沛公、魯公,《漢書·陳勝項籍傳》:“漢王乃以魯公號葬羽於公城。”《左傳·昭公四年》:“(經文)夏,楚子、侯、陳侯、伯、許男……會於申。”“(傳)齊有仲之難,而獲桓公,至今賴之。晉有里、丕之難,而獲文公,是以為盟主。”《漢書·王莽傳》:“封宇子六人:千為功隆公,壽為功明公,吉為功成公,宗為功崇公,世為功昭公,利為功著公。”後世多沿置,但有所改變,三國魏元帝時,公有封國,置官屬。晉以後又有郡公、縣公、鄉公、開國公等。

3、官名。春秋戰國時,齊、楚稱縣邑長官為縣公。見《左傳·宣公十一年》。

詞語分解

  • 公的字典解釋 公 ō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國家,社會,大眾:公共。 * (社會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 讓大家知道:公開。

歷史官職推薦:知圖譜官

官名。唐朝宗正寺置,一人,掌官修氏族譜牒和皇室宗譜,亦稱修圖譜官。 官名。唐宗正寺所屬有知圖譜官與修玉牒官,前者掌纂修王族的族譜、圖譜,員額一人;後者掌纂修王族的玉牒,員額一人。關於所纂牒、譜、圖、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公歷史

相關歷史

公_公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