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98年>> 11月20日

十六國國際空間站升空

1998年11月20日

1998年11月20日十六國國際空間站升空_歷史上的今天

12月7日,“曙光”艙與“團結”艙太空對接成功

1998年11月20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和歐洲航天局12個成員國組成的16國國際空間站首批發射成功,這標誌著人類和平開發太空的開始。空間站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先進的載人飛行器,計畫耗資400億美元。
  11月20日莫斯科時間9時40分哈薩克斯坦北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轟隆”一聲巨響,俄羅斯“質子-K”火箭帶著“ 太空城”主體裝置俄制功能貨艙,在一片火焰和濃煙中緩緩升起,拖著長長的尾巴飛向太空……

這一聲巨響,標誌著人類太空領域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進入實際裝配階段;這一聲巨響意味著人類在探索、開發太空道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俄羅斯為此深感自豪:41年前,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這裡升空;37年前,第一名太空人加加林在這裡飛向太空;而今,“太空新紀元在拜科努爾開始”。

這天,拜科努爾發射場上空的天氣不太理想,烏雲的遮蔽降低了能見度,風速也很大。看著三級運載火箭“質子”號頂端重達24噸的功能貨艙“曙光”號,在場人們的心裡都繃得緊緊的。發射前,俄羅斯航天局的官員們出語謹慎。

9時40分,一聲巨響,巨大的運載火箭噴著棕紅色的火焰和濃煙拔地而起。40秒鐘後,火箭消失在濃密的烏雲之中。在控制中心裡,廣播不斷地向人們報告火箭飛行情況:“飛行正常!” “飛行正常!”9分48秒後,人們從螢幕上看到,“曙光”號功能貨艙已在200公里的高空成功地與運載火箭分離,並順利進入軌道。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凱爾-海寧宣布:“運載火箭已經脫離, ‘曙光’號現在得靠自己了。”火箭將把該艙送至遠地點185公里、近地點150公里的初級軌道上。4天后,該艙將藉助自己的發動機上升到近地點350公里、遠地點500公里的預定軌道上。

12月7日1點07分,俄羅斯“曙光”艙與美國“團結”艙在地球上空約340公里順利對接。

此次發射的功能貨艙是由美國宇航局出資、俄羅斯製造的。該艙重約20噸,長13米,內容積72立方米,可用面積為40立方米,是空間站的基礎艙。該艙主要用於連線空間站的各公務艙和生活艙,為空間站提供電源、導航、通訊、溫控等多種服務,是空間站的大本營。整個空間站建設將在2004年完成,使用期限為15年。但根據俄“和平”號的經驗,空間站的服役期可能會延長。

“阿爾法”空間站建成後,太空中將出現一個長108米,寬 88米的大型“金字塔”,成為世界最先進的綜合科研基地。科學家預測,新空間站的建立將可能對世界生物學、氣象學、天體物理學、地表探測等學科的發展帶來突破。

世界宇航事業的新紀元即將來臨,但目前僅僅是邁出第一步, 5年時間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稍縱即逝的一瞬,但對“阿爾法”來說卻是漫長的,未來還有許多未知數。

俄羅斯宇航界從開始就對這一項目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部分人認為,這是世界宇航界的一次革命性變革,可同月球探秘相提並論,有重大的歷史性意義;另一部分人認為,這一項目是一場“政治廣告遊戲”,不會給科學帶來“原則性的新知識”。

由於這一項目的實施使俄喪失控制太空的主導權,已有人公開反對“阿爾法”的實施。同時,俄政治、經濟、社會局勢至今未能實現穩定,未來5年內又是還債高峰。此次發射靠美國幫助才勉強過關,未來的資金從何而出?恐怕連總統也無法回答。俄羅斯承擔的80至100億美元能否落到實處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而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際花費很可能要超出原來預算。

名為“阿爾法”的國際空間站工程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洲航天局的11個成員國共同籌建。16個國家開展如此大型的合作史無前例,國際上尚沒有法規調整這一“太空王國”內“居民”的關係。“阿爾法”內將執行哪個國家的法律?如果俄羅斯太空人在日本的實驗艙操作失誤,給空間站造成損失,將按什麼法律進行處罰?各國法律出現衝突怎么辦?僅這一小小的國際法律問題就夠法學家傷腦筋的了,更不用說在以後的工作中,還會出現一系列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但無論如何,火箭已載著空間站升空,退路已經沒有,它只能向前,帶著全世界人新的希望向前。

相關資料:
  國際空間站建造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1994年~1998年)

進行9次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對接飛行。送美國航天員到和平號上累計工作近3年,以訓練美國航天員在空間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試驗美俄在國際空間站上要用的硬體及指揮、控制和各種通信程式。

第二階段:初期裝配階段(1998年~2000年)

建立國際空間鏡暮誦牟糠鄭?箍占湔居滌諧跏嫉腦厝四芰Α?目前的計畫是:1998年11月20日,用俄羅斯質子號火箭發射功能貨艙;同年12月3日,用美國太空梭發射節點1號艙與功能貨艙在軌對接;1999年7月,用質子號火箭發射服務艙與它們在軌對接。此後,陸續發射聯盟TM飛船(用於航天員應急返回)、美國實驗艙、多用途笄誆蘸推?⒉盞取5?000年1月美國氣閘艙在軌對接完成時,則標誌著第二階段的結束。屆時,將派首批3名航天員登站,他們可用站上的13個機櫃進行實驗。在美俄簽署的檔案中指出:成功地完成這一階段工作,是建立國際空間站的關鍵。

第三階段:後裝配階段(2000年~2004年)

主要完成國際空間站的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將先後發射和組裝美國的桁架結構、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加拿大移動服務系統、日本實驗艙、歐洲哥倫布艙、美國居住艙、俄羅斯研究艙等。我國參與研製的“阿爾法”磁譜儀擬於2002年~2003年間裝到空間站的桁架上。2004年美國居住艙在軌裝配完畢後,則可以宣告國際空間站全部落成。

11月20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