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時期紅軍臉盆有“三用”:洗臉洗腳還盛飯菜

1936年8月,中央軍委為了“進行國際宣傳以及在內外進行大規模的募捐運動”,號召參加長征的紅軍指戰員,撰寫征途中的精彩片段,短短兩個月,就收到了大量的稿子,其中有一篇題為《茅台酒》的文章,是當時擔任紅一軍團教導營教員熊伯濤寫了,他特別提到了著名的成義酒坊。

在這篇文章中,熊伯濤寫道,“成義老燒房”是一座闊綽的西式房子,裡面擺著每隻可裝二十擔水的大口缸,大約在一百缸以上,已經裝好瓶子的約有幾千瓶,空瓶子在後面院子裡堆得像山一樣,當然有軍委政治部的布告在此,沒有人敢擅自闖入,不過在茅台產地可不光是酒坊中才有美酒,不少地主豪紳家都有很多大缸盛著茅台酒,不少還是密封了多年的陳酒,紅軍一到這些人望風而逃,留下的茅台都成了紅軍將士的戰利品。

長征時期紅軍臉盆有“三用”:洗臉洗腳還盛飯菜

熊伯濤所在的教導營在追擊黔軍的過程中,不但俘獲人槍各數十,和槍榴彈彈筒一具,還繳到茅台酒數十瓶,面對毫無傷亡的戰績,熊伯濤心情舒暢,他接過戰士遞過來的一瓶茅台,痛飲起來,不過喝到四、五口以後,頭也昏了,再勉強喝兩口,已經不勝酒力,因此熊伯濤除了鼓勵其他的人“喝啊”之外,再沒有能力和勇氣繼續喝下去了,很不甘心的熊伯濤睡了幾分鐘又起來喝兩口,喝了幾口甚至還跑到大酒缸邊去看了兩次,熊伯濤這篇《茅台酒》的文章在1936年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編印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一書中發表,第二年中共在法國巴黎主辦的《救國時報》也轉載了此文,應該說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榮獲金獎之後,20多年中,熊伯濤寫的《茅台酒》是國內外宣傳茅台酒的第一篇文章,當然也有個別違反紀律的事情發生,雖然那幾個著名的酒坊受到了軍委政治部布告的保護,但是在這個美酒產地大小酒坊林立,當時擔任紅三軍團教導營政治委員的李志民還記得,他的警衛員不知道從哪裡打來了半臉盆茅台酒來給他泡腳,李志民追問酒來自何處?警衛員據實相告,他當即批評警衛員違反民眾紀律,可是酒已經打來了,而且盛在臉盆里,當時的臉盆有三用,洗臉、洗腳還盛飯菜,再倒回去反而把酒窖弄髒。

李志民只好給供給處寫了幾張條子,請他們明天將幾塊銀元留給酒坊老闆作為賠償,當然茅台酒的故事不過是紅軍長征途中一個美好的小插曲,大敵當前,紅軍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而就在此時,紅軍軍事領導層內部又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