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學家申涵光簡介 他的最終結局

申涵光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同時也是河朔詩派領袖人物,為直隸永年人,也有人說河北廣平人。公元1618年,申涵光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同時也是一個官宦之家。申涵光的父親申佳胤是明末崇禎四年進士,曾任明朝吏部文選主事,後遷升太僕寺丞,閱馬京畿。

名門出生的申涵光,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天資聰穎,對待學習又十分的勤勉,“經、書、子、史無不涉獵”,所以小小年紀就已經很有聲名。特別是於詩作方面,詩名可謂名揚鄉里。

申涵光十三歲的時候,跟隨自己的父親宦遊。申涵光二十二歲的的時候,父親申佳胤任南京國子監博士,其父曾經將申涵光的詩文拿給江南名士羅文止、章大力看。兩人對申涵光的詩歌讚不絕口。而申佳胤卻害怕自己的兒子沉迷在詩詞之中,為了作詩而耽誤了科舉,於是嚴厲制止其再攻詩作。

雖然自己的父親明確制止,但是申涵光卻仍然在與好友遊歷名勝之時,飲酒作詩,好不快活,詩作日益精進。而且儘管十五歲的時候,補諸生,自己的父親也一直期盼他能在科舉入仕,從此光耀門楣。但是申涵光自己在這一方面卻沒有什麼打算,他無心科舉,反而與志同道合之輩論文立社,“載酒豪游為樂”。

明末清初文學家申涵光簡介 他的最終結局萬曆六年的時候,戰亂四起,以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遍及長江南北,正猛烈地震盪著明王朝。除此之外,關外的滿族騎兵強勢崛起,也對中原大地虎視眈眈。內憂外患,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明朝的統治。

甲申年間,申涵光為避戰亂,帶著自己的母親前往西山,“誅茅廣羊絕頂”。在這期間,與楊思聖、殷岳、殷淵結下患難之交。再如何躲避戰亂,都沒有迎來太平的生活,反而遭受了驚天之變。

農民起義軍氣焰滔天,明軍無法阻止。當時在京城的申佳胤,聽聞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攻破了居庸關,便已經知道離京城城破不遠了。他騎馬回城,與眾位大臣商議防守之策。的的那是農民起義軍的強大聲勢早已嚇破了這些官員們的膽,他們逃還來不及,如何還暇顧戰守?無可奈何的申佳胤,最終只能選擇為自己的君主盡忠殉職。

申佳胤給申涵光留下“天下事莫不坏於貪生怕死,我決心行義順命,為君王效力盡忠。”的遺言,便自殺殉國。父親的死訊傳來,申涵光痛不欲生,作為長子卻要立刻站起來,支撐全家。

申涵光在給自己的父親作完最後一次祭奠後,揮淚離別京城,回到故鄉,承擔起奉養老母、教誨兩個年幼兄弟的重擔。申涵光對於自己的弟弟疼愛有加,儘管自己已經無心仕途,卻並不像耽誤他們,便一直盡心教導自己的弟弟。將兩位年幼的胞弟,撫養長大,培養成才。

弟弟們也沒有辜負自己兄長的悉心教導,最終成才。公元1660年, 申涵盼高中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充國史館篡修官。第二年康熙繼承皇位,遇朝廷大典,申涵光也被直隸學政選中,上報為恩科貢生。儘管如此,申涵光仍然無大志,沒有入仕之心。後來他的弟弟也辭官歸家,兄弟幾個一起在家中著書立傳,致力於經史和收集整理地方文獻。留下《聰山詩選》、《聰山文集》、《荊園小語》、《荊園進語》等著作傳世。

值得一提的是,申涵光對自己父親的死一直耿耿於懷,不能相忘。所以回到家中之後,他還為自己的父親立傳作書,堪稱孝子。

申涵光在清朝之時,一直未曾出仕,卻與八方交好。不僅與當時清廷的許多大員,諸如保和殿大學士真定梁清標、刑部尚書蔚州魏象樞、禮部尚書宛平王崇簡等人交好。同時也與明朝遺民傅山、顧炎武、張境心等人來往密切。

五十九歲的時候,申涵光走完了他的一生,在永年縣廣府去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