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和杜甫有關係嗎?他的情史?

 科普一個文學小知識,李白與杜甫並稱“李杜”,杜牧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所以杜牧也被稱為“小杜”,區別於杜甫的“大杜。”但是杜牧和杜甫本身是沒有任何血緣宗室之類的關係的。杜甫是盛唐大詩人,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而杜牧是晚唐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兩人的身世地位完全不同,杜牧完全不用為生計而擔憂,只不過杜牧生出名於晚唐,寫詩在某些方面受到過杜牧的影響。

 

杜牧和杜甫有關係嗎?他的情史?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杜牧的詩歌成就主要在七言絕句,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比如說《泊秦淮》這首千古名篇:“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做官兒時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傭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於是借歌女所唱《玉樹後庭花》,來譏諷晚唐政治,群臣們沉湎於酒色,就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通篇瀰漫的憂時傷世的感情。

 

但是杜牧英姿豪爽,不避時事,終究捲入朋黨之爭中,被流放,杜牧本人認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擠,但當時李杜兩家為世交,只能說杜牧自己作死,不拘小節,看不清官場的關係網,本來自己家就是和李家交好,按道理說是李黨,但是杜牧和牛黨的牛僧孺私交很好,並且為人灑脫的杜牧也不屑於向李德裕解釋,然後稀里糊塗的成了牛李之爭的犧牲品。

 

杜牧作為詩人,自然也有有風流倜儻的一面的,事關他的就是著名的《張好好詩》名篇了,事情經過大概就是沈家和杜家是世交,有一段時間,杜牧經常沈述師家中跑,一來二去的就看上了沈家的一個歌女——張好好,很有好感,可惜,這個歌女的主子對其很珍惜,搶先一步納為了小妾,杜牧就只有眼睜睜地望著,羨慕嫉妒恨了。後來,杜牧再次和張好好相遇,可惜此時的張好好已經淪為他鄉之客,以當壚賣酒為生。

 

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情緒飽滿、文筆清秀,書法飄逸,今人所能見到的唐朝真跡少之又少,這幅《張好好詩卷》自然珍貴異常,紙本上有宋徽宗、賈似道、年羹堯、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鑑定印章。當年溥儀皇帝“北狩”之時,倉皇之中還不忘攜帶此卷,後為民國四大公子之一張伯駒個人所有,又捐贈政府,藏於故宮博物院。少有的真跡,被歷代人收藏,也可謂是一種榮譽了吧。

 

關於杜牧,還有一件津津樂道的事情——十年之約,杜牧在宣州做官時,聽說湖州美女如雲,就想去瞅瞅,湖州刺史聽說了這件事,盛情款待,將本地的名妓都叫了過來,杜牧都不怎么滿意,然後建議辦一場競渡活動,全湖州的人都來參觀,自己在其中慢慢走,也許就可以找到看中的人。不愧是風流才子,這種主意都能出得出來。不過,後來杜牧果真相中了一個女孩兒,可惜這個女孩兒太小,杜牧就定下了十年之約,說:“不到十年,我必然來這裡作郡守。如果十年不來,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嫁給別人吧。”可惜,等他到湖州做官的時候,距離當初約定的時間,已經過了十四年,女孩兒也已經家人三年,有了孩子,就此,杜牧寫下了《嘆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

 

杜牧死時做了一件很令人不解的事情,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給自己寫了一篇墓志銘,可是卻寫得平淡無奇,絲毫不像他的作風,並將生前的文章搜羅出來燒了,只留下了十之二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