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鎮

新城鎮怎么寫好看

新城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北宋置,屬新建縣。在今江西新建縣東北

②北宋置,屬寧陵縣。在今河南寧陵縣境。

③北宋置,屬耒陽縣。即今湖南耒陽市東北四十五里新市鎮

④北宋置,屬原州。即今鎮原縣西五十里新城鄉。金屬彭陽縣

⑤金置,屬撫州。在今內蒙古興和縣西北台基廟鄉古城。承安二年 (1197) 升為威寧縣

⑥即今江蘇儀征市東北十里新城鎮。元至元二十八年 (1291) 揚子縣曾徙治於此。

⑦亦作新塍鎮。即今浙江嘉興市西北新塍鎮。清光緒 《嘉興府志》 卷4 《市鎮》: 新城鎮在 “縣西北二十七里。唐會昌中,嘗築土為城,謂之新城稅課局。唐景雲中,鎮遭兵亂,居民壘土為城,故云新城。城久廢,今存其名。宣德分縣,謀建縣治而不果。其民男務居賈,與時逐利,女攻紡織,居者頗萬餘家。頗多儒,有登鄉書者”。後改名新塍。

⑧即今江西大余縣東北新城鎮。清時有巡檢駐防。

⑨在今湖北荊門市東南沙洋鎮南新城。《元史·伯顏傳》: 至元十一年 (1274),大舉伐宋,“次新城,令萬戶帖木兒、史弼列沙洋所馘於城下”。明置巡於此。清廢。

⑩在今湖南澧縣東三十里。《方輿紀要》 卷77澧州: 新城鎮 “晉車胤嘗寓此。唐李泌為州刺史,更築新城。元因置新城鎮”。元至正中曾徙澧陽縣及澧州路治此。


(1)古鎮名。(1)在今江西省新建縣北。北宋屬新建縣。元時置新城站於此。清改新城驛。(2)在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南。南宋末年築。明清時期設巡檢司於此。(3)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西北。金承安二年(1197年)升威寧縣。(4)又作雲中鎮。即今浙江省嘉興市西北新騰鎮。唐景雲年間築。(2)今鎮名。(1)在天津塘沽區西南部、海河南岸。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1.3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8020。鎮區明初成村,從事漁、鹽。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土城,同治十三年(1874年)改建磚城,故稱新城。駐有協台,並築炮台。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城廢。1953年設鄉,1965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5年置鎮。主產蔬菜、稻。建有無污染蔬菜生產基地。有毛毯、服裝、金屬結構、食品等廠。津沽公路經此。(2)在河北省集市中東部。面積55.3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5900(其中回族占9%)。明天啟二年(1622年)至1949年為束鹿縣治,縣治為舊城,故此名新城。1953年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產小麥、玉米、棉花等。有服裝、棉油、修配、化工等廠。為市東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縣師範、農技學校駐此。石德鐵路及辛前、天王公路經此。(3)在河北省沙河市中南部。面積52.4平方千米。人口3.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3600。原名小屯,明弘治四年(1491年)沙河縣治徙此,改今名。1953年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85年改鎮。地處低山區。產小麥、棉花、玉米。有煤、鐵、瓷土等礦。邢台市水泵廠、市三五村煤礦駐此。褡午鐵路、褡石公路經此。(4)在河北省高碑店市中部。面積70.7平方千米。人口4.9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4650。唐大和六年(832年)建時為新城,故名。1953年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同年改鎮。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等。有農機修配、塑膠、服裝加工、機繡、地毯等廠。112國道、涿新公路交會於此。古蹟有唐建開善寺大殿。(5)在山西省右玉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72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梁家油坊,人口920。1949年屬右玉縣三區。1953年設梁家油坊鄉。1958年改燈塔公社,1961年改梁家油坊公社。1973年縣治遷此。1984年改鎮。2001年改名新城鎮。地處三道河中土丘陵溝壑區。產莜麥、馬鈴薯、豆類、胡麻、蔬菜等。有煤礦、農機修配、機磚等廠。109國道經此,公路通內蒙古、左雲、平魯等地。(6)在山西省垣曲縣西北端。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6.6萬。鎮人民政府駐地在白澗河東岸,人口5.4萬。1959年始為縣治。因為1959年新建的縣城,故名。1960年稱城市公社,1965年改上王公社,1980年改新城公社,1984年改鎮。產小麥、棉花、玉米、穀類等。有銅礦、發電、冶煉、機修、軟木、化機、空壓機等廠。禮鐵路、東濟公路與礦區公路縱橫交錯。名勝有鳥鳴澗瀑布。(7)在山西省襄汾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53.2平方千米。人口7.6萬。鎮人民政府駐城東村,人口3.4萬。原名史村,1954年始為襄汾縣人民政府駐地。1949年分屬襄陵縣三區和汾城縣二區,1954年襄陵、汾城2縣合併。1958年屬東風公社,同年成立城關公社。1984年改鎮。2001年趙曲鄉併入,城關鎮更名新城鎮。地處汾河下游半丘陵半平川區。主產小麥、玉米、棉花,並產紅棗、蘋果、蔬菜。有建材、化工、煉鐵、煉、鑄造、軋材、紡織、造紙等廠。同蒲鐵路108國道經此。古蹟有丁村古人類文化遺址、沙女遺址、丁村明清民居、斛律光墓。(8)在黑龍江省樺川縣東北部。面積253平方千米。人口2.7萬。鎮人民政府駐新華村,人口1730。因鎮區初建沿江,後江水浸入,南遷建新城,故名。1932年屯址南遷重建,故稱新城。1958年設新城鄉,同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主產玉米、大豆、稻等。有養殖業。為縣東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有農機修配、建材等廠。公路通樺川、蘇家店等地。古蹟有希爾哈土城遺址。(9)在江蘇省儀征市東南部。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6.5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4600。新城一帶成陸於秦、漢之際,傳說東晉謝安曾在此築城以防止司馬道子 * 篡位,故有新城、謝公城之稱。明隆慶《儀真縣誌》:“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詔移揚子縣治於新城。”1949年為新城鎮,1957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3年改置鎮。2000年龍河鄉與十二圩鎮(部分)併入。產小麥、稻、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大豆、麻類等。特產鰣魚、刀魚。有機械、電晶體、玉器、鑄件、電線、金屬工藝等廠。建築業發達。寧通、十大公路經此。(10)在福建省古田縣西部、古田溪西岸。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平方千米。人口3.8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1951年設鎮。1957年因建水庫,舊城淹沒,遷建羅華莊園裡,名城關鎮。1963年復設鎮,1982年因重名改今名。有化學、造紙、機械、食品、紡織等廠。為縣物資主要集散地。鎮東古田溪水庫為遊覽勝地。古蹟有宋建吉祥塔。(11)在江西省井岡山市北部、溪河畔。面積19.6平方千米。人口7900。鎮政府駐新城,人口1800。原名雅岡,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建村。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舊永寧縣治毀於兵火,徙治於此,築土城以,別於古城而名新城。1933年縣治徙龍市。1949年設新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3年改設鎮。2000年劃歸井岡山市建制。主產稻、甘薯、油菜籽,盛產李子、辣椒。有水電站及糧油加工、食用菌等廠。為永新、寧岡兩縣間傳統集市。古柏公路經此。1928年2月18日毛澤東指揮新城戰鬥,攻克寧岡縣城。古蹟有明故城殘垣。(12)在江西省大余縣東北部、章江北岸。面積158.8平方千米。人口5.7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圩,人口2400。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築峰山城。清雍正元年(1723年)修關路並埠頭,乾隆五年(1740年)建通衢風雨亭後,名新城,城廢稱新城圩。1949年設新城鄉,1958年改銀鷹公社,1959年改名新城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改設鎮。2001年京州、赤石、南豐三鄉併入。產稻、甘薯、大豆、花生、甘蔗等,為縣豬、禽、魚主產區。有冶煉、農機、磚瓦、紙箱等廠。為縣東部農貿集市。323國道經此。(13)在山東省桓台縣西南部。面積43.9平方千米。人口3.5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9300。蒙古太祖九年(1214年)山東東路兵馬副元帥貴為保驛台,繞台掘土築城,曰新城。建國初為桓台縣第一區。1958年為第八星公社;同年11月桓台縣、博興縣合併,為博興縣桓城公社。1961年分縣後為桓台縣桓城區。1966年撤區改為桓城公社。1982年改名新城公社,1984年建鎮。西豬龍河大寨溝經鎮。主產小麥、玉米、大豆。特產山藥。有化工、社會福利有機化工、二合鑄軋輥、麵粉、採暖設備等廠及建築、安裝等企業。張田、章索公路於新城交會。古蹟有四世宮保坊、漁洋祠、忠勤祠、齊桓公戲馬台遺址等。為王象乾、王漁洋故里。(14)在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西北部。面積233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4000。 1947年屬萬和區,1958年屬萬和公社。1958年置新城公社,1984年改置鎮。地處桐柏山南麓低山丘陵區。主產稻、小麥、棉花、油料作物,並產茶葉、木耳、黃花、龍鬚草、柞蠶等。有釀酒、麻石、除塵器、麵粉、石灰等廠。廣新、新新公路在此交會。古蹟有古城垣雙拱城門。(15)在湖北省大悟縣中南部。面積126平方千米。人口4.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3190。原名河背咀。1934年禮山縣從毛家集遷此重築新城,故名。原為禮山縣治。1949年屬禮山縣五區。1952年大悟縣治遷今城關鎮。1955年大悟縣五區析置新城鄉、新府鄉。1957年新城、新府二鄉屬新城區,1958年屬七一公社,1960年又復名為新城區。1975年為新城公社。1987年置鎮。地處大別山丘陵區。主產稻、小麥、花生,盛產茶葉、鮮桃、油桐、木梓。有電扇配件、石英粉、磚瓦、閥門等廠。宋長公路經此。(16)在廣東省新興縣中部偏北。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8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2.9萬。東晉起即為、州、縣治。古稱竹城、筠城,因植竹護城得名。1951年置城關鎮。1958年新興、雲浮合置新雲縣,改鎮為紅旗公社。1959年析置新興縣城關公社,1969年置城關鎮。1986年改為新城鎮。地處新興盆地中部台地平原區。產稻、花生、蔬菜、荔枝、蠶繭等。有鋁型材、木材、涼果、木螺釘、汽車配件、製糖、服裝等廠。腰廣、新高公路在此交會。(17)在四川省昭覺縣境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1.4萬。 以“新興城鎮”之意命名。自清末置昭覺縣後歷為縣治。1952—1955年為涼山彝族自治區駐地,1956—1978年為涼山彝族自治州駐地。1953年設城關鎮,1981年更新城鎮。1992年撤城北、城西、南坪、樹坪四鄉併入。有煤、石灰石資源。產稻、玉米、馬鈴薯、蕎麥、生漆、蘋果、梨等。有皮革、毛紡織、農機、服裝、食品、釀酒、磚瓦等廠。為縣工商業集中地。所產彝族服裝、民族木質餐具著名。宜西公路經此。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和烈士陵園。(18)在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西北部、黃河南岸。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城,人口1.8萬。鎮以駐地名。宋築箕箕灘堡,俗稱老古城,後廢。明在古城東築新堡,城外有通西域大車道,兩側設車馬店鋪,形成街道,故稱新城街。1949年前屬皋蘭縣轄。1956年劃歸蘭州市,設新城鄉。1958年改為西固公社。1961年析置新城公社,1983年改鄉。2000年新城街道辦事處併入設新城鎮。村北黃河上有公路橋。蘭新鐵路、312國道經此。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五梧

春秋時魯邑。在今山東平邑縣西北。《左傳》:哀公八年前:“吳師克東陽而進,舍於五梧。”又,哀公二十五年前,“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於五梧”, 皆此。 古邑名。春秋魯邑。在今山東省平邑縣南。《左傳》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新城鎮歷史

相關歷史

新城鎮_新城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