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吳哥古城

吳哥古城


吳哥古城吳哥古城是高棉的象徵,它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明珠。它與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印度尼西亞的波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觀”。12世紀前半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信奉婆羅門教的高棉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為了祭祀“保護之神”毗濕奴,炫耀自己的功績,而建造了著名的吳哥窟。

疑點之一

何人建造了美妙絕倫的古城。它的每一塊石頭都是精雕細琢,遍布浮雕壁畫,其技巧之嫻熟、精湛,想像力之豐富、驚人,使人難以置信,以至於長時間流傳吳哥古蹟是天神的創造,不可能出自凡人之手。在壘砌這些建築時,沒有使用粘合劑之類的材料,完全靠石塊本身的重量和形狀緊密相連,絲絲入扣。時至今日,吳哥古蹟的大部分建築雖歷經滄桑,仍巋然不動。吳哥古蹟充分向人們展示了高棉人民高度的藝術才能和充分的智慧。

疑點之二

通過對吳哥城的規模進行估計,在這座古城最繁榮的時候,至少近百萬居民生活在這兒。可是為什麼這樣一座繁榮昌盛的都城竟會淹沒在茫茫叢林裡呢,它的居民為什麼都不見了呢?有人猜測,流行瘟疫或霍亂之類的疾病,使他們迅速地在極短時間內全部死去。還有人猜測,可能是外來的敵人攻占這座城市後,將城裡的所有居民趕到某一地方做奴隸去了。

疑點之三

在高棉歷史上放棄吳哥是一個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事件,它標誌著一度強大的吳哥王朝的瓦解。那么,是不是有別的因素呢,中國一些學者認為,這種結局與暹羅人的不斷入侵有關,這使得高棉人做出了撤離吳哥的最終決定。自從暹羅人不斷強大後,使高棉人蒙受深重的災難和巨大的損失。日益衰竭的國力使高棉人無法應付暹羅人的挑戰,只好採取迴避的方法。O·W·沃爾特斯博士也有相似的看法。但是他認為,吳哥王朝的衰弱和抵抗力的喪失,並非完全是暹羅人所造成,而是高棉王族之間內部矛盾鬥爭發展的後果。這時,暹羅人入侵,從而導致了吳哥王朝放棄古城之舉。 15世紀上半葉,吳哥王朝被迫遷都金邊,曾經繁華昌盛的吳哥城雜草灌木叢生,逐漸被茂密的熱帶森林所湮沒。由於有關高棉中古時代的史料極其缺乏,重現於世的吳哥古城只能有待後人去探索研究。

1861年,法國博物學家亨利·穆奧千里迢迢來到高棉進行考古工作。在進入森林的第五天,他和隨從人員突然發現前面不遠的森林裡顯露出五座高大的石塔,石塔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清晰美麗。尤其是中間的那座最高的塔尖,在夕陽的照耀下更是金光閃閃。這就是傳說中的吳哥古城。從此,這個被茫茫林海掩蓋而沉睡400多年的古都終於重現於世,煥發出獨特的青春與活力。

吳哥,在梵語中意為“城”,它是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時吳哥王朝的都城,主要是由建於公元9世紀至13世紀的一組石質建築群和精美的石刻浮雕組成,又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又稱吳哥通,“通”意為城;小吳哥又稱吳哥窟,意為“首都的寺院”。時至今日,吳哥窟還保存完好。古城約占地15平方千米,四周環以高牆,內有宮殿、廟宇、寶塔多處,是高棉古代藝術的代表。其建築之精細、浮雕之生動、設計之巧妙,均堪稱絕品。吳哥古蹟總共有大小各式建築物六百餘座,散布在約45平方千米的森林裡。

據史料記載,吳哥窟建於12世紀前半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當時,信奉婆羅門教的高棉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為了祭祀“保護之神”,也為了炫耀自己的功績,以及為自己修建陵墓,而專門建造了這座神廟。

吳哥窟的整個結構呈正方形,最外層是壕溝,中間是圍牆,裡面是三道迴廊,層層相套,渾然一體。而中心建築是大神殿,分為三層台基。位於最上層的是中央佛塔,離地高度達65米,其餘四座較小的則位於第二層的四角。神殿各層皆環以圓柱迴廊,牆壁上更是布滿精美的浮雕和壁畫。整個建築象徵著佛教傳說中的宇宙中心須彌山。由於都是用巨石壘砌而成,因而顯得格外整齊肅穆、和諧莊嚴。此外,寺內還有一座圖書館和一處供飲用的蓄水池。

與之相對應,大吳哥位於吳哥窟的北部,是耶跋摩七世統治時期建造的新都。吳哥城規模非常宏偉壯觀,它占地9公頃,城牆周長12千米,牆高7米,厚6米,周圍環以相當寬的護城河,真可謂“固若金湯”。而且全城五道城門中,有四道通向市中心的巴揚廟,另一道通往皇宮。五個城門上方都建有無數巨大的石塔,塔的四面雕有佛的頭像,高達2米多。吳哥通的中心是巴揚廟,它是王城的主體建築,高達45米,它和周圍的16座中塔和幾十座小塔,構成一組完美整齊的階梯式塔型建築群。據史書記載,這16座寶塔象徵當時高棉的16個省。其中,被稱為“吳哥古蹟明珠”的女王宮,更是以它精美絕倫的石雕著稱於世。

重現於世的吳哥古蹟,具有獨特和永久的魅力,使世人為之傾倒。從建築上看,吳哥古城無疑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但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是何人建造了這美妙絕倫的古城?它的每一塊石頭都是精雕細琢,遍布浮雕壁畫,其技巧之嫻熟、精湛,想像力之豐富、驚人,使人難以置信,以至於長時間流傳吳哥古蹟是天神的創造,不可能出自凡人之手。在壘砌這些建築時,沒有使用黏合劑之類的材料,完全靠石塊本身的重量和形狀緊密相連,絲絲入扣。時至今日,吳哥古蹟的大部分建築雖歷經滄桑,仍巋然不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