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否不喜歡姚啟聖?如何評價姚啟聖?

姚啟聖是康熙一朝重臣,康熙帝對其頗為倚重。而姚啟聖在對於平定三藩和收復台灣這些事情上,也提供了很多的建議。照這樣看來,康熙帝對姚啟聖應該是更加看重的,畢竟姚啟聖為清朝出力不少。為什麼會說康熙帝討厭姚啟聖呢?

說康熙帝不喜歡姚啟聖,在於康熙帝與姚啟聖之間的那段千古一罵。康熙帝對姚啟聖大罵“朕在心裡已經殺了你一千次了!”並且還說他知道姚啟聖即使跪在康熙帝面前,心裡也還是看不起他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姚啟聖與康熙帝之間的關係,出現如此大的裂縫呢?從根本上來說,應該是姚啟聖個人活的太過清醒。

姚啟聖很早之前就已經投入清軍的陣營,但是他的投靠並不是因為名利和權勢,而是順勢而為。

從清軍入關開始,天下大勢就已經站在滿清這一邊了,姚啟聖很清楚的明白時局。但也正是他如此清楚,所以他儘管已經歸順了清朝,但是卻沒有打心底里臣服。他的歸順朝廷,代表的是一種知識者的清醒。而就他本人而言,實際是是看不起滿勤存在的一些陋習的,甚至很多時候還有著對滿族皇權的輕蔑。

康熙是否不喜歡姚啟聖?如何評價姚啟聖?姚啟聖這種“從道不從君”的清介之氣,很受後世之人的推崇,但是對於當時坐在統治者位置上的康熙來說,卻並不是一件很順心的事情。畢竟麾下的臣子,儘管為他所用,但是內心卻並沒有真正的臣服,對於封建專權統治者而言,是絕對不能忍受的事情。更何況是康熙帝這樣,智慧而有作為的千古一帝了。加之姚啟聖常年巧舌如簧,冷嘲熱諷,擅議朝政,已經觸及到康熙帝的利益。

還有一個原因,是姚啟聖老是在康熙帝面前提起滿清陋習。姚啟聖立足於滿漢文化,多次上言奏請康熙帝糾正滿族存在的一些陋習。康熙帝自己就是滿族人,雖然也知道滿族文化中的確有許多是漢族人接受不了的。但是一個人一次又一次的在你勉強提起,作為那個民族的族名,誰又會高興呢?

還有人說,康熙之所以不喜歡姚啟聖,還在於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與姚啟聖一道收復台灣的施琅。姚啟聖在推薦施琅作為領導軍隊攻打台灣後,也加入到對台灣的收復工作中。雖然他不像施琅那樣,全權用兵,但是卻也提出了不少對收復台灣非常有用的計策。可惜的是後來收復台灣之後,施琅將功勞全占,以致於康熙帝忽略了姚啟聖,開始重用施琅。而施琅呢?則在康熙帝面前挑撥離間,最終使得康熙帝對姚啟聖厭棄。

不過這種說法,小編不是很認同,需要更為具體的史料加以證明。

陶元藻言:“迨台灣之亂,衝鋒陷陣,雖施琅功,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應時以輸軍餉,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師緩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啟聖)之力也。劉國軒敗,澎湖凱鏇,琅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師,少保遣飛騎由內地馳報,遲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

陶元藻的評價,與小編個人想法大致相同。在收復台灣這件事情中,施琅雖然出了大力氣,統兵攻打,與敵軍作戰。但是真正的功臣,還在於在背後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之外的姚啟聖。後世之人,在說起康熙一朝收復台灣之時,想起的只有施琅,而忽略了姚啟聖,其實是非常不公正的一件事情。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不是姚啟聖上奏建議,一邊攻打台灣,一邊收復台灣舊部,從而分散他們的力量,那么台灣可能不會那么順利的就被施琅拿下。所以說,姚啟聖是收復台灣中一個決定性的人物,其功勞還在施琅之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