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生平簡介 商鞅是什麼人他和衛鞅是同一個人嗎

在歷史的語境下,情緒什麼也不算,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永遠是理性分析和思考。每一個國家要發展進步,就要敢於革新,要與時俱進。尤其是當 社會矛盾尖銳之時,適時地調整政策乃至內部結構,都是維持社會穩定和鞏固政權的良方,槍打出頭鳥,誰都不敢輕易邁出改革這道坎,而偏偏有 的人不怕死,走在了時代的前頭,這人就是商鞅。

商鞅生平簡介 商鞅是什麼人他和衛鞅是同一個人嗎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出生在衛國,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 稱衛鞅、公孫鞅。後來在一次戰事中有功,獲得了商邑這個地方,於是又稱他為商鞅。商鞅是個很強幹的人物,他在政治上強硬的手段,在後世人 看來或許稍顯冷酷,而歷來世人對他的評價都褒貶不一,但是持批評的聲音較多。

史家多稱商鞅生性刻薄。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乾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資治通鑑》曾評價:”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 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都提到了商鞅的刻薄,這也是事實,當時有一個叫趙良的人也曾指出商鞅”刑 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駿刑,是積怨蓄禍也“,指出商鞅殘酷的刑法之下,必然會引起民眾的不滿。但是商鞅就真的對秦國一點作用都沒有?

商鞅在年輕的時候就對刑名法術十分感興趣,據說他的老師是李悝,作為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師從李悝,其後憑藉自己的才華在魏國謀得一 官半職。公叔痤知道商鞅是個人才,對魏國的國君建議,如果要用商鞅就一定要重用,要是不用商鞅一定要把他給殺掉,以絕後患。權衡利弊之下 ,商鞅投奔了秦孝公。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走上了歷史的舞台,他一上台就昭告天下廣納人才,看到招聘啟事的商鞅,就拿著自己的簡歷,風風火火地趕到了秦國,據 說這次面試極其不順利。商鞅被秦孝公面試了三次,第一次時商鞅帶著老師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用帝道遊說秦孝公,說得秦孝公雲裡霧裡的

直達瞌睡,搞不懂商鞅在說什麼的秦孝公就把商鞅排除了。第一次面試失敗後,商鞅調整戰術,準備用王道之說來打動秦孝公,同樣收效甚微,被 再次被秦孝公責備。最後一次,商鞅用霸道之說闡述如何強兵富國,徹底打動了秦孝公,並且二人以此為話題,暢聊數日,商鞅最後被秦國錄取。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在商鞅的慫恿下,有了變法的念頭,促使他走出變法這一步的還是商鞅,商鞅替秦孝公走出了那步,也為秦孝公背了黑鍋。 變法施行之前,秦孝公在秦國主持了一次會議,參與此次會議的都是貴族和宗室的代表,他們和商鞅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 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商鞅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讓反對派無話可說,憋著對商鞅的一肚子氣,心不甘情不願看著商鞅施行新法。

獎懲分明,自是一個法令或是改革推行最有利的武器,第一個被開刀的就是太子贏駟,《史記》:”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太子年輕的時候犯了法,因為他是君嗣,就不對他 用刑了,處罰了太子的老師公孫賈,天下人聽說連太子都敢懲罰,便不敢輕易違法,這樣頒布法令十年,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秦國的 國力得到了改善。

商鞅有才,對秦國也的確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刻薄,貪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典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