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千年懸棺揭秘(2)

龍虎山千年懸棺揭秘

村里一位89歲高齡的老人告訴謝健根,她小的時候聽家裡的老人說過,懸棺是用天車絞上去的。那什麼工具能絞動重物?課題組聯想到了轆轤。考古發現證明,早在商周時期,古人就發明了轆轤,有的地方也叫絞車。用天車絞懸棺的話啟發了課題組,在陸敬嚴教授的帶領下,課題組搞了很多次模擬試驗。

在這些放置懸棺的峭壁背面,大多是山的緩坡,人可以從另一面爬上山頂。那么,古人會不會用絞車把棺木從山頂上慢慢地放到洞口,然後再想辦法擱進去呢?

更多的人認為,棺木是從下往上吊的。在山崖上安裝一個定滑輪,利用滑輪,不費多大力氣,棺木就可以吊到足夠的高度。但是,又怎么樣在懸崖上固定滑輪呢?

謝健根再次想到那幾個身手不凡的藥農。他認為,既然現在還有人能夠藉助一根繩子出沒於懸崖峭壁,那么古代人也就能做到這一點。因此,他認為在懸崖上固定一個滑輪並非無法辦到的事情。

滑輪的問題得到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吊起來的棺木雖然到了洞口,但是它怎么進去呢?課題組認為,只要給棺木的一頭繫上繩子,然後讓事先進入洞裡的人把棺材拉進去,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課題組大膽地在龍虎山的1號崖墓洞進行了一次試驗。

1號洞距離水面約24米,定滑輪固定在懸崖上方的峭壁上,仿古絞車放置在山下的石階上。仿製的棺木用船運到了洞穴下方。

兩位藥農從後山而上,到達山頂後,把一條繩索固定在與1號洞垂直的山頂上,繩索的另一頭在山下夥伴的手裡。

第一個藥農抓著繩索順崖而下,在古代,他應該是整個葬禮的先行官。山下的人都替先行官捏了一把汗。他的動作很快,到了洞口,山下的人將繩子一拽,借著這個力,他一躍進入洞中。第二個先行官如法炮製,只不過,他進入洞時絕對不能放手中的繩子。

兩個先行官準備就緒,此時,繩索的另一頭被牢牢地綁在棺木上。一陣期待之後,棺木被成功地拉進洞中。

不過,也有很多人對這種方法提出了疑問,比如說,四川的懸棺大多都是打兩個樁,然後把棺木放在樁上,這種情況下,即便用絞車把棺材吊起來,可是它怎么放在樁上?這上面也沒有先行官的立足之處。

在龍虎山崖墓的山體上,沒有任何打樁或者人工鑽鑿的痕跡,也就是說,科學家並沒有找到固定滑輪和繩索的地方。懸棺究竟如何被放到高高的懸崖峭壁之上,目前還不得而知。謝建根告訴記者:“我們現在還在徵求這方面的方案,因為科學在不斷進步,也可能我們的子孫後代,比我們想到更科學的辦法。”

陸敬嚴教授的這種仿古吊裝法升置棺木的過程,如今已經在龍虎山展現,並成為龍虎山一個固定表演節目,這個節目就設定在仙水岩懸棺比較集中的飛雲閣。

表演者自峰頂輕輕騰空跳起,沿著垂直懸掛到江面的繩子而下,當他們下滑到接近峭壁中間的岩洞時,只見他們劇烈地搖晃繩索,借著慣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躥入洞中。然後是地面上的楠木懸棺緩緩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時,岩洞裡的人用短索牽引,地面的人則大幅度地搖晃繩索,借著懸棺在半空中晃蕩的慣性,找準時機,上下合力把懸棺送入洞中。

仿古吊裝法的表演雖然精彩,但不少學者認為“千古懸棺之謎”並未完全解開,僅僅從棺木升置問題上說,仿古吊裝法只能是棺木進洞方法的一種。這種方法必須要有掌握傳統技藝的人先攀援到後山頂,而有些後山,至今人也無法攀上去。

一個個謎團顯得那樣神秘玄幻,古往今來多少聖賢為之皓首窮經,卻也不能解開箇中奧秘。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