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東坡肉是怎么來的?怎么做?

蘇東坡不僅是一個大文學家,對烹飪菜餚也有許多心得,遺留下來的菜式有著名的東坡肉,也有可口的小吃東坡涼粉。給後世的吃貨們提供了好吃又好做的菜。

說起東坡肉,那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顏色酒紅,看起來是一種享受,聞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相傳蘇東坡在徐州、黃州、杭州都做過這道菜。在徐州任知州時,遭遇天降大洪水,百姓惶恐,蘇軾鎮定自若,將民眾情緒安撫好,並帶州中壯丁修築堤壩,阻隔洪水,幫助城中百姓順利度過了難關。

百姓都很感謝他,紛紛將自己家的豬給殺了,敲門打鼓送到知州府,慰問抗洪辛苦的蘇軾和各大縣衙人員,面對百姓的一片心意,蘇東坡怎么推都推遲不掉,豬肉又太多,他只好指點家人燒紅燒肉回贈百姓。這時候的東坡肉做法還不完善,也不叫東坡肉,而是“回贈肉”,意為這是知州大老爺回贈給他們的,吃了有福氣。

蘇東坡東坡肉是怎么來的?怎么做?第二次大規模的做東坡肉,是在黃州,時值蘇軾被貶謫到黃州,上街巡防之時發現,黃州的豬肉價格非常便宜,詢問之後才知道,黃州地處長江中游北部,湖泊眾多,平時都吃的是雞肉、魚肉一類的東西,但是豬肉肥肉過肥,瘦肉炒了之後太綿,沒幾個人願意吃這種肉。於是興起的蘇軾便自己做菜,還寫了一首打油詩名曰《食豬肉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打油詩有其自身的魅力,一傳十十傳百,這道菜就火了,學會了烹製豬肉的黃州百姓就將這道菜命為“東坡肉”。

第三次是在杭州,這時候蘇東坡任杭州太守,當時西湖由於疏遠管理,淤泥堵塞、垃圾漂浮其上,昔日美麗的西湖已經變成了髒湖,前任太守廢了大力氣,也投了許多錢進行治理,然而卻不見成效,氣急的太守就想填湖造田,反正都治理不好,還不如弄成田地增加農民種植收入。

蘇軾到任之後,對於西湖變成這個樣子也是很無奈,但是一想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稱讚它、喜愛它,杭州正是因為西湖而出名,沒了西湖,杭州人的驕傲還能去哪裡找呢?於是蘇軾決定繼續帶著民眾一起治理西湖,為了西湖,杭州人人人有責,苦心人天不負,在蘇軾的大力帶動之下,西湖又重現了當初的美麗風光。這下,杭州人民終於如撥雲見霧般看到了美好的太陽和希望,紛紛擔著酒肉上門拜謝蘇軾,蘇軾看著成堆的豬肉也很頭疼。就讓廚師把肉切成方塊,大拇指大小,肥瘦均勻,用自己家鄉四川眉山燉肘子的方法,再結合當地杭州人的口味,加入姜、蔥、紅糖、料酒、醬油,用文火慢慢燜,將肉燉得外酥里爛,肥而不膩、顏色酒紅,然後給百姓送過去。

這道菜的具體步驟就是:先把肉皮烤到焦黃,再用水浸泡以後,用刀颳去焦皮,洗乾淨,切成4厘米厚,6。5厘米寬的小方塊,並且在肉皮上劃出十字刀。如果刀工不好,嫌麻煩,可以略掉豬皮那個環節,反正只要弄乾淨就好了,然後切得差不多大就行,肉皮的十字刀是不能少的,這是為了讓油出來得更快。

然後將準備好的薑片和蔥鋪在鍋底,再把切好的肉塊擺放在鍋里,肉上面放上冬筍,冬筍要切成柏葉片,然後加上料酒、醬油、白糖和少許的水,蓋上蓋子,用旺火燒開後,改為文火慢慢燜燒,差不多1小時以後,每隔10分鐘把肉翻一次,直到酥軟透味,到這時,湯是油芡狀的, 就可以起鍋了!(懶人們可以省略某些步驟)

接下來說說東坡小吃,一道涼粉兒,據說是蘇軾去陝西鳳翔縣做官兒時,天氣熱得受不了,又沒有清涼爽口的東西吃,蘇軾就自己動腦子了,叫人把小扁豆磨成粉,熬成糊狀,盛入石頭器皿中以加速冷卻,然後切成條狀,加鹽醋辣椒等佐料涼拌,與米粉的做法有相似之處。這道涼粉因其口感爽滑,並有清涼解暑之功效,被鳳翔人民爭先效仿,並將其命為“東坡涼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