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名臣晏子在留給子女的遺書中寫了什麼?

公元前500年,服侍了三位國君(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為國出力五十多年的的齊國相國晏嬰,終究還是決定要回家養老了。

是啊,歲數不饒人,畢竟自己已經老了,精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而且,很多事情自己也感覺到力不從心不服老不行啊!

再說了,天下也沒有不散的宴席,自己早晚都是要離開的!

雖然之前晏嬰也多次向國君齊景公提出辭呈,但每次都被這位愛玩的國君給駁回了。因為如果晏嬰要是走了,整個齊國都找不出第二個像晏嬰那樣來全心全意給自己治理國家的人,反正自己是不想管,遊山玩水、陪美女、耍寵物才是自己想幹的事情。

但是,晏嬰這次下定了決心——自己一定要走!因為他希望在自己接下來所剩不多的時間裡,好好陪伴一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畢竟自己今生虧欠他們的實在是太多了。

說起來,晏嬰是齊國歷史上最累的一位相國。和之前的那位名相管仲相比,晏嬰那可真是累多了。

管仲伺候的主子齊桓公,那可是一位非常精明的人,萬事一點就透,而且幾乎不主動找事;而晏子所伺候的這位爺,除了愛玩之外,還是一個愛耍小性子的糊塗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主動惹出事端。

苦就苦在,晏嬰在給這位爺擦屁股、指出錯誤的時候,為了顧及這位大爺的顏面,還得想盡辦法從其它方面引入,直到這位大爺明白為止,每次都會消耗大量的腦細胞,非常的傷腦筋。

其實,就是和管仲本人相比,晏嬰也有很多值得表揚的地方。

解密:名臣晏子在留給子女的遺書中寫了什麼?

首先,從生活作風上來看,管仲三妻四妾(據說最早的妓院也是這位仁兄創建的);而晏嬰自始至終就只有一個老婆,就連國君齊景公白給的女兒都不要。

其次,在對待國君錯誤上,管仲對於齊桓公的私生活從不干預,什麼酗酒、打獵、泡女人、建造高大的宮殿,你愛幹嘛幹嘛,管仲認為這與自己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從不過問一句;然而晏嬰則不,只要你國君因為酗酒、泡女人耽誤了朝政,我就管。只要你建造高大華麗的宮殿用了國庫裡面的錢,我還得管,是個相當負責任的相國。

再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經濟方面。管仲富可敵國,他的個人資產、還有府邸的規模在齊國都排第二位(第一位是國君);而晏嬰則窮得沒邊,甚至連國君齊景公都感覺非常的不好意思。因為晏嬰上朝乘坐的是老馬破車,一件國君賞賜的皮衣竟然穿了四、五年,破了洞補完接著穿。

舉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有一次,在他正要吃飯的時候,國君派來了一位傳令官,而這位傳令官正好也沒吃飯。按理說,身為齊國這個大國的相國,每頓飯倒上它個三、五盤剩菜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是,這位傳令官真正見識了何為清官——桌上只有一盤小菜,兩碗乾飯(夫妻一人一碗)。聽說傳令官還沒吃飯,晏嬰把自己的那碗分成了兩份,結果自己還沒吃飽。

然而,退休回家之後的晏嬰並沒有享受多久的天倫之樂,很快便病倒了。但他硬撐著起來,在一塊布上給自己兒子寫了封遺書(晏嬰老來得子,此時尚幼)。

寫完之後,他又在自家裡屋的柱子上鑿了個洞,把遺書放進了裡面。然後,他叮囑妻子,等將來兒子長大了,再拿出來給他看。

多年後,晏嬰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晏夫人拿出了自己丈夫的那份遺書,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打開後,只見上面寫道:“布帛不可窮,窮不可飾;牛馬不可窮,窮不可服;士不可窮,窮不可任;國不可窮,窮不可竊也。”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布錦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衣服穿;牛馬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耕種、駕車的;人才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人來治理國家;國家不可以窮,窮了政令就不可以推行下去。

遺書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但仔細分析之後,我們卻能從中發現一個問題——晏嬰雖將死去,但依舊心繫天下。

想要穿衣,就必須用心耕種、紡織,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牛馬充足了,除了可以耕種、駕車之外,多餘的馬匹還可以隨時轉變成戰馬,加入到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去。當然,國家沒有人才是不可以的,因為人才是國家強盛的基石;只有有了充足的人才,才能實現自己的強國夢。

只要以上三點能夠做到,那么最後一點也就很容易辦到——國家富強,令行禁止,其他國家也就不會小瞧自己!

沒想到,在這份簡短的遺書中,竟然隱藏著晏嬰如此的良苦用心!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晏嬰至死不忘國家、不忘百姓,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古往今來所有官員學習的楷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