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真的有軍事才能嗎?辛棄疾不為人所知的一面

人們認識辛棄疾詞人,大多數在於其詞作。雄闊蒼茫的詞作風格,豪放派代表人物深深的印刻在人們身上。以至於後世人提起辛棄疾都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但卻忽視了他實際上還是一位在沙場戰鬥的將軍。

宋朝統治者重文輕武,文官的升遷與品級往往高於武將,就算兩者之間的品級相同,文官都天生高武將一等。所以這也就造就了宋朝文化發展迅速,大文人大才子一批又一批的出現,但是拿的出手的將領卻只有那么幾個。

在宋朝,人們往往能接受以文入武,卻很難接受以武入文,畢竟若是真的有那般文采,又如何會成為一名武將,而不參加科舉考試呢?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想法存在,對於辛棄疾這么一個名垂青史的大詞人卻是一位武將,後世人往往都是存疑的。辛棄疾真的是一個合格的將領嗎?辛棄疾真的有軍事才能嗎?

傳統的想法並不可取,因為辛棄疾雖然是一位詞人,但是同時他也的確是一位在戰場上真正戰鬥過的將領。我們不能因為他在一方面成就過高,就忽視了他另一方面的成就。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辛棄疾。辛棄疾的成就和境遇,源自於他一生的遭遇。

辛棄疾小的時候出生在金國,“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生活在金國,但是經歷過金國殘暴統治的辛棄疾卻想要抗擊金國,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了極強的愛國主義思想。

辛棄疾真的有軍事才能嗎?辛棄疾不為人所知的一面宋紹興三十一年,二十一歲的辛棄疾聚集了二千人,開始進行抗金鬥爭。後來更是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將兩支人馬合併,辛棄疾在裡面擔任掌書記。後來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被自己的部下殺害,辛棄疾看見了機會。他毫不猶豫的說動了耿京,希望能南下與朝廷聯合起來。甚至為了保證此事的順利,辛棄疾親自冒著危險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

不過可惜的是,等他將一切做號返回的時候,發現起義軍被張安國圍剿,耿京被叛徒殺害,起義軍潰散。辛棄疾聽見這個訊息,極為憤怒,當時就率領五十多人的隨扈襲擊有幾萬人的敵營。

五十多人對上幾萬人,這事兒放在今天來看實在太過莽撞。但是辛棄疾偏偏就去做了,關鍵的是別人還成功了。硬是憑藉這么弱小的力量,將叛徒從幾萬大軍中擒拿出來,並且押解回了南方,交給南宋朝廷處置。

這事兒能說明辛棄疾勇氣可嘉,但是同樣的也不可忽視他在其中所施展的謀略。若說辛棄疾當真有以一敵萬的武力,那自然是不可能的。辛棄疾能成事,絕對離不開他的一番謀算。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相比於許多文人雖然作出了以沙場戰鬥為主要內容的詩詞,但實際上卻並沒有參加過戰爭而已,辛棄疾是實實在在的經歷過血與火洗禮之人。能寫出如此才氣而壯闊的詩句,不能否認其本身之能。

對於辛棄疾的認識,大多數時候我們知道的都是他的豪邁,他的蒼涼,以及他內心裡壯志未酬那沉重的感情,但是卻忽視了辛棄疾也有逗趣的時候。

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首詞沒有壯闊的景象,也沒有抒發豪壯的感情,但是卻讓人們看見了溪上青草茵茵,一棟茅屋矗立,大二小兒中兒並臥剝蓮蓬的景象,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從這首詞我們看出了辛棄疾對生活的熱愛,對寧靜生活的感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