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國演義》與現代經營

《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當然數曹、孫、劉三個集團。三者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可喻作沃爾瑪發展的三個階段。

劉備是第一階段。他是窮光蛋,除了耳朵大、手臂長,會編草鞋和有一個好姓氏以外,啥都沒有。小說中寫他手持雙股劍,武藝也稀鬆,三雄戰呂布時礙手礙腳的。世傳他是皇裔,估計也是吹牛。說白了,劉備和常人並無異處。一開始,白手起家,要啟動資金沒有,要社會關係沒有。這時候,劉備靠的是哥們義氣,和關羽、張飛三人抱成團,平起平坐打江山。黑臉、紅臉、白臉都有了,東奔西走找關係,董卓、盧植、曹操、劉表,能找的都找了,著實不易。沒根據地,等於連註冊公司都沒。不間斷地打些小仗,做了幾筆小生意,有了點聲望和勢力,也就是知名度和資金。到後來鑽空子借了荊州註冊公司,就比較安穩地乾開了。

如何守住和壯大集團公司,即孫權的階段。孫權在江東一直採取守勢,力保那份已有的基業和地盤,力求公司在市場上分一杯羹。也不擴張,以靜待動,以守為攻,別人按捺不住來競爭,他就力挫對方,從而壯大自己。赤壁之戰燒了曹操,彝陵之戰又燒了劉備。孫權公司本無人才,是所謂江東鼠輩,一無諸葛亮式運籌帷幄之士,二無關羽、張飛式驍戰之將。孫權仗的是群策群力,仗的是開明的管理模式——極富彈性,比如敢於引進外來人才,與劉備集團合作猛揍曹操,之後雖失荊州,畢竟利大弊,何況荊州最終收了回來。孫權又善於放權,讓各個部門放開膽子去乾,對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莫不如此,極大地調動了人的能動性。

公司做到孫權的份上,接下來就是曹操的階段了。帳下猛將千員,人才濟濟,公司威望震動天下。需要有事可做,需要擴張,自然最需要最高決策者的宏大戰略眼光、商業眼光,去開拓商機,發現新的領域。至於曹操,論經營絕對是大手筆。他廣招人才,不問出身,不管人才有無怪癖缺點;你在哪家公司乾過,業績如何,某次吞了曹操一筆生意,這些都無所謂,只要你有某才可用。他不專意指望人。禰衡光了屁股敲著鼓罵他,他說由他去吧,我懶得理他。

說起來,曹操可以算一個經驗主義者了。不怕打敗仗賠錢,好像明白有賠才有賺似的。他賠得起,敢於闖進許多領域試一試。像孫權、劉備敢打敗仗嗎?一來氣量小,二來實力弱。曹操的公司,就是在不斷打仗、又賠錢又賺錢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