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譚嗣同此人?與譚嗣同有關的故事

魯迅曾經在《紀念劉和珍君》中說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句話雖然是寫給劉和珍的,但是用此句來形容譚嗣同也同樣十分貼切。

魯迅的這一句話,哀切而壯烈,哀切指的是劉和珍的結局,壯烈說的是他的犧牲精神。而這些和譚嗣同本人的經歷,可謂十足相似。同樣的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而付出了生命的人,同樣是在黑暗的天空中劃下一刀之人。

譚嗣同出生官宦世家,自小受到了系統的教育,但是早熟的譚嗣同看到了“八股取士”的不堪,因此他敢於創新,吸取各方知識,以豐富己身。

譚嗣同是一位富有開創精神和反抗精神的人。生於官宦世家的人,通常讀書就是為了取仕,獲取功名大抵是每一位學者的志向。但是譚嗣同卻一反常態,雖然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但是他的目光顯然不僅僅只局限於參加科舉。所以與一心唯讀聖賢書的學子相比,在研讀古代典籍的同時,也開始接觸算學、格致等自然科學。後來更是收羅天下藏書,開始接觸西方科學、史地、政治的書籍。

如何評價譚嗣同此人?與譚嗣同有關的故事史書上說,光緒十年譚嗣同離家出走,開始遊歷中國各地。既然說是“離家出走”,那么自然不屬於遊學一列。而他為什麼會離家出走,想來也知道,定然是他沒有如他父親所想,潛心學習,科舉考試吧!

譚嗣同是一位愛國忠君之人,擁有崇高的理想。雖然譚嗣同此人內心叛逆,但是因為幼時受到了正統的儒家教育,所以忠君為國的儒家思想,仍然刻在了他的骨子裡。清朝末年,國家積弊,現有的體制已經不能解決當時的困難了,所以譚嗣同力求革新。當中日兩國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訊息傳來,譚嗣同更是積極籌謀,宣傳革新思想,以希圖變法。

譚嗣同是有著大勇氣之輩,具有崇高的犧牲精神。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負,譚嗣同能犧牲一切,包括他自己的生命。譚嗣同當初聽聞梁啓超與千人舉人聯合上書(史稱公車上書),便立馬動身北上,積極參與進變法維新的事業當中來。後來維新變法遭到頑固守舊派的強烈反撲,光緒帝被囚禁,變法失敗。梁啓超等人在逃亡日本之前,都曾經來找過譚嗣同,勸說譚嗣同與他們一同離去。當時譚嗣同本可以躲過後來的亡命結局,但是他卻大義凜然的說。如今的中國正需要鮮血來喚醒沉睡的國民,而他甘願為此付出生命。就這樣,譚嗣同與其他戊戌君子,一同被處死。譚嗣同那種願以頸血刷污政,視死如歸的精神,值得後世所有人民的尊重與讚揚。

譚嗣同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劍膽琴心”的雅號,曾經有一幅譚嗣同攝於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歲,外穿月白色長衫,內著玄色武士裝,左手叉腰,右手持劍,濃眉俊目,閃閃似電,有一種立如山嶽、傲視死神的凜然正氣。而這樣大義凜然的氣勢,才當得起這位頂天立地的殉道者。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人被譽為“佛學彗星”,一個是東晉時期鳩摩羅什的弟子僧肇,另一個就是那位為了維新變法而付出生命的譚嗣同。

譚嗣同他對佛教思想進行過系統的研究,並且還進行學佛的實踐。他賦予佛學以現代精神和實踐精神,體現出以佛法求世法、經世致用,積極入世的經世佛學思想。

在黑暗而動盪的社會環境中,佛學的救世精神是當時許多人的精神慰藉。被譽為佛學彗星的譚嗣同,可謂大才。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