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大唐金城公主為何嫁給只有7歲的丈夫?

大唐宗室之女13歲的金城公主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樣的事情會落到她的頭上!

她被選為出嫁給吐蕃王——當時吐蕃贊普的王后,實現“唐蕃和親”。

如果按照現在的計算方式(周歲),金城公主十足的年齡才12歲,也就是一個孩子,讓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肩負著繼文成公主數十年之後的政治使命,金城公主她能做好嗎?

這一天是唐中宗神龍三年或者是景龍元年(唐中宗在這年改了年號),確切的是公元707年5月19日,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

金城公主絕不是唐中宗皇帝的親生女兒。她的父親是李守禮,如今有著庸王的爵位,可是,李守禮並不在乎這個在宮中長大的女兒。金城公主感覺叔叔唐中宗則更像自己的父親,而且唐中宗也確實將她當成女兒來看。金城公主還有另一個很依戀的人,就是同宗的哥哥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對她也是呵護有加,使她對這兩個人的信任度遠遠超過親生父親李守禮。

一年前,唐中宗發布詔令,為“七個公主設定官署”,派人負責官署事物,這七個公主中就有她,金城公主雖然不是當今皇上的親生女兒,她已經享受到了皇上親生女兒的待遇。

這七位公主中有三位是皇姑:其中太平公主是高宗皇帝和武后親生女,在676-679年間,吐蕃贊普曾向她求婚,但武后不願意離開她,讓她出家當了道士,躲過去吐蕃和親。使得這位風情萬種的公主直到20歲才出嫁。

長寧公主和安樂公主是中宗皇帝和韋皇后的女兒,正牌的公主。

13歲的大唐金城公主為何嫁給只有7歲的丈夫?

其他四位公主,包括金城公主在內則“非皇后所生”,但也是唐高宗的嫡孫女(所謂嫡就是正妻所生),可是嫡孫女就有二十多位,李守禮就有三位,而只有她——金城公主得到了這個榮譽和待遇。

可見,中宗皇帝確實疼愛她,不是當侄女看待,是當女兒對待的。

這時,還沒有吐蕃和親的事兒,記得前朝的文成公主、弘化公主都是在被選為和親對象後才給予公主的封號的,按照慣例已經得到公主封號的宗室女子應該不會被選上的,可是,這次偏偏這個金城公主已經獲得了公主的封號,還是被選上了,要前往吐蕃和親。

在獲得公主封爵披戴鳳冠霞披的時候,金城公主心裡很平靜,當時她盼望的就是能夠藉此機會和父母見面,敘敘別離之情。可是,父母來了,卻要行大禮參拜,說話還得客客氣氣的,弄得金城公主心裡很不是滋味,她有很多話要和父親母親說,可是四周總是圍滿著侍女太監,沒法說心裡話,無可奈何的金城公主眼睜睜地看著父母離開,急的她眼淚掉了下來。就是這眼淚也被宮裡傳開,是她至親至孝的“表征”,受到了叔叔的讚賞,但她心裡是哭笑不得的。

就在她被選為和親公主將要去吐蕃做贊普夫人的訊息剛一公布的時候,她的父親李守禮進來了,而且,這次是摒開了左右,單獨一個人和女兒見面。

雍王李守禮,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孫子。他的父親名叫李賢,是唐高宗的第六個兒子,也是武后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李賢於672年被冊封為雍王,隨後又於675年在他長兄死後被立為皇太子。公元679年,他母親武則天懷疑他指使人殺死了一個支持她攝政的術士,剝奪了他的所有尊號並貶謫到巴州幽禁起來。即使到了那裡,武后還是命令一位將軍監視著他。公元684年,在武后即將篡權稱帝的時候,這位將軍又逼李賢自殺身亡,可憐的李賢剛剛31歲。

所以,金城公主沒有見過自己這位正直的文武雙全的爺爺。(如果李賢得以即位,唐朝的局面將會更好,肯定的是會好於武則天時代。)

李賢的3個兒子也被幽禁宮中,按時由太監教育教育,稍有不遜,就要杖打。這些太監們是看著武則天的臉色行事的,所以對他們幾乎是天天杖打,李守禮的哥哥和弟弟都在這無情的杖打下死去,只有他頑強的活了下來,熬到了唐中宗李顯復位的這一天,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李守禮經過這樣險惡的歲月,獲得自由和爵位後性情大變,如果是現在那就是心理疾病。對此史書對李守禮是很有微詞的,說他貪財好色,家中妻妾數十個,還要經常在外面眠花宿柳,常常造成財務虧空。有人勸他收斂一些,他竟然說,我是個王爺,難道還愁死後沒人埋葬我嗎。至於說家教就談不上了,他有六十多個兒女,女兒幾乎個個是蕩婦,兒子幾乎個個是無賴。

但金城公主卻和哥哥姐姐們不一樣。唐中宗李顯有感於哥哥李賢的悲慘命運,收養了李守禮的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金城公主,她從小就生活在皇宮中,受到了良好教育,而且培養出高貴優雅的氣質。唐中宗軟弱無能,受制於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兩個女人不僅野心勃勃想當武則天第二,而且生活糜爛,尤其是安樂公主,可以說是惡貫滿盈,別的公主受安樂公主的刺激的引導,也全心全意的窮奢極欲,只有金城公主不為所動,她聰明愛學習,認真仔細的做針線,很討大家的喜歡,當然唐中宗皇帝對她也是十分滿意。

還有一點是她得天獨厚的資本,就是她生的端莊美麗,這種美麗初看時似乎沒有什麼,在眾姊妹中並不是鶴立雞群,但如果仔細端詳,是能夠深入人心,打動人心的,乃至於自負的安樂公主都說她小小年紀已經長出了大美人坯子的摸樣了。

李守禮進宮看望即將遠嫁離開的女兒,也是聖命所遣,李守禮看著這個從小長在宮中的女兒此時要遠嫁吐蕃也是有些不捨,這是聖上賦予女兒的政治使命,作為親生父親只能祝福女兒,李守禮對女兒說:“之所以你會被選為和親公主,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吐蕃新即位的這個贊普是老贊普和南詔妃子所生,英俊無比,聰明伶俐,從三歲時開始遍選吐蕃王國的女子,竟然沒有一個中意的,所以才到大唐來選。沒有想到,那位吐蕃使者和曾經在長安住過的老使者見面後,聽了老使者介紹和經過將近一年的考察,認為只有女兒你可以配得上他們的新選贊普。另一個原因就是,聖上非常喜歡你,看重你聰明和才氣,雖然你還很小,去吐蕃和親,派你去聖上是放心的”。

聽了父親這些話,金城公主心裡還是挺高興的。李守禮說的這些應該是真的,從後來金城公主能回長安省親來看,中宗皇帝對她確實喜歡加憐愛,而給了她省親的特權,別的和親公主是沒享受到這個權利的。按說,文成公主和弘化公主,都有機會省親,可是她們都沒有得到批准。

710年2月21日中宗頒布的婚姻詔令中也直接稱金城公主為“朕之少女”,將對金城公主的喜愛用詔令的形式反映了出來。公元709年12月或710年1月,吐蕃派了一個使節團到唐朝迎親;710年3月2日--6日,中宗皇帝親排鑾駕一直陪送她到達長安西部的始平縣。中宗皇帝在這裡為金城公主舉行了告別宴會。在始平縣支起了皇家專用的帳篷,擺上酒席,相互敬酒後,中宗將吐蕃使節叫到面前,淚流滿面地啜泣著講了一段話,大致意思就是:他看到自己的愛女遠離而去簡直是心肝欲碎。宮廷詩人也奉詔以此為題即席賦詩(《全唐詩》第3-4卷中就記載有20多首當場所作的詩詞)。

後來,舉行這一壯觀的告別儀式的縣也被命名為“金城縣”,免了一年的賦稅,甚至還決定從此之後把灑酒餞別的地方稱作“愴別里”。直到這時,金城公主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吐蕃的贊普才7歲,大家都說是自己年紀幼小,可這位丈夫比自己還小6歲,無論什麼時代7歲還只是一個孩子啊。

護送和陪同金城公主的唐朝使節是經過幾次遴選確定的,是唐皇十六支御林軍的指揮之一,左衛大將軍楊矩。他們沿著當年文成公主走過的道路向吐蕃進發,途中經過一個叫做“九曲”的地方,此地位於黃河上游的左岸,在庫庫諾爾湖(青海湖)和今西寧市的東南方。他們到九曲時候已經是深春時節了,天高雲淡,放眼望去,黃河十分壯觀美麗,美景盡收眼底,金城公主為此感到心曠神怡,興奮不已。這些都被吐蕃的迎親使團和楊矩看在眼裡。

迎親使團順利到達拉薩,並且按照唐中宗的要求專門為金城公主修建了一所宮殿。不久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可以說吐蕃為此事舉國同慶。

陪同金城公主到達吐蕃的唐朝使節楊矩歷經了這一切,在出使之後返回國內,他被任命為庫庫諾爾湖(青海湖)東部地區的鄯州都督。吐蕃人和他熟悉了,也品摸到了他的性情,便以厚禮相贈,隨後就以“公主湯沐之所”私人領地的名義要求他上表給唐中宗,割讓九曲地給吐蕃。估計年齡尚幼的金城公主對此事也是答應了的。

九曲,那可是一塊肥沃的地方,資源豐富,既可以為軍隊提供糧草,又可以為畜群提供牧場。另外,這裡還處於唐朝本土的邊陲,進可攻,退可守,從吐蕃方面來說就是上好的門戶。吐蕃人以公主名義的的請求被楊矩轉奏,而且也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一個是中宗對金城公主確實喜歡,再就是楊矩是軍事將領,所以中宗爽快的準奏了。

在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吐蕃中的將領歡快的發出:“公主給我們帶來了一把開大唐財富的鑰匙!”果然,吐蕃越來越肆無忌憚,他們的入侵從九曲開始也就連綿不斷了。這種“賞賜”封地的作法是唐朝後來對吐蕃政策中許多失算行為的始點。

金城公主無意中充當鑰匙的作用,和親開始之初,唐朝不但沒有達到休戰和平的目的,而是為邊境帶來了一系列的騷擾和侵犯,送走了最為美麗的公主,也為吐蕃提供了開自家門戶的鑰匙。

總之,當後來朝廷追查損失九曲之地的責任時,楊矩畏罪自殺了。這是後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