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十五位和親公主究竟誰才是皇帝真正的女兒

唐代十五位和親公主究竟有幾位是皇帝女兒?在歷史上,每一位遠嫁外番的漢族公主,除了要擔負起朝廷賦予的安邦重任外,還必須要經受住異國風俗的挑戰。語言不通、水土不服,她們可以漸次學會,逐步適應;而身體要被幾個男人們輪番占有的規矩,可不像學發音、穿獸皮、吃腥肉那樣,所能夠欣然接受的。唐代詩人戎昱有《詠史詩》批評漢朝的和親政策云:“漢家青史上,拙計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淨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唐朝十五位和親公主究竟誰才是皇帝真正的女兒

而在唐代,被指派和親的公主就多達十五位之多,可惜的是,在封建時代這些公主和諸多女性一樣,只有封號,沒有留下她們的姓名。最有名的要數文成公主啦,她嫁給了吐蕃贊普弄讚(松贊乾布),吐蕃就是現在的西藏、青海。文成公主被後人譽為漢藏友好的使者。但是,文成公主並不是時任皇帝唐太宗的親生女兒。真正是皇帝女兒的只有三位,她們是:

寧國公主,肅宗女兒,出嫁(改嫁)回鶻英武威遠毗伽可汗(後又改嫁);

鹹安公主,德宗女兒,出嫁回紇天親可汗;

太和公主,憲宗女兒,出嫁回紇崇德可汗。

其他十二位和親公主都是宗室、公主之類皇親國戚家的女兒,具體如下:

宏化公主,宗室女,出嫁吐谷渾慕容諸葛缽;

文成公主,宗室女,出嫁吐蕃贊普弄讚(松贊乾布);

金城公主,雍王守禮女,出嫁吐蕃贊普;

永樂公主,宗室女,出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

燕郡公主,餘姚公主女,出嫁契丹松漠郡王李郁子焉;

固安公主,從外甥女,出嫁奚首領李大酺;

東光公主,鹹安公主女,出嫁奚首領魯蘇;

交河公主,十姓可汗阿史那懷道女,出嫁突騎施可汗蘇祿;

和義公主,宗室女,出嫁寧國奉化王;

靜樂公主,外甥女,松漠郡都督懷順王李懷節;

宜芳公主,外甥女,出嫁饒樂都督懷信王李延寵;

崇徽公主,僕固懷恩女,出嫁回鶻可汗。

回鶻、回紇,就是現在的新疆維吾爾族。從上可見,當年曆代皇帝對發展漢民族與維吾爾、藏族等邊疆民族團結的重視程度已經非常之高!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三位皇帝親骨肉的和親公主情況:

一、寧國公主 《新唐書列傳第八》中記載:蕭國公主,始封寧國。下嫁鄭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紇英武威遠可汗,乃置府。二年,還朝。貞元中,讓府屬,更置邑司。

唐肅宗李亨,在安史之亂中即位,即至德元年(756)。他是個嚴肅的皇帝,對女兒們管教很嚴。而寧國公主是個苦命人。她嫁了二次(即鄭巽、薛康衡),都很快做了寡婦。後來為了長久地籠絡回紇人,又把她嫁給快要死的老可汗。寡婦出嫁,而且還是當王妃,這也反映了當時的婚姻開放程度可見一斑。可是,寧國公主嫁出不到半年,老可汗就歸天了。按照回紇人風俗,未亡人是要殉葬的。《資治通鑑》記載:回紇欲以寧國公主為殉。公主曰:“回紇慕中國之俗,故娶中國女為婦。若欲從其本俗,何必結婚萬里之外邪!”然亦為之剺面而哭。寧國公主不愧是大唐出來的正宗皇女,深受女權思想影響,不肯殉葬而自毀容貌用來替代。第二年,在寧國公主的萬般懇求下,唐肅宗派人接她回到京城。不過,她的陪嫁中有皇室宗親的女兒,稱“小寧國公主”,給老可汗做妃。回紇人不放她走。老可汗死後,按照漢族人不齒的回紇“風俗”,又改嫁給老可汗的兒子。

二、鹹安公主 鹹安公主是唐德宗李适的第八女,後被封為燕國襄穆公主。這位公主天生麗質,聰慧有加;自小就在宮中琴棋書畫,習武練箭,也可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女子。當回紇請求和親時,她毅然前往。

貞元四年(788),鹹安公主出嫁回紇,為長壽天親可汗可敦(“可敦”即為王后)。然而,不幸卻接踵而至。一年後,即貞元五年(789)十二月,長壽天親可汗病逝,其子忠貞可汗繼立。按照回紇奇異的“收繼婚”制度,即“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後母”(《通典》)的北方少數民族風俗,鹹安公主又和忠貞可汗結為夫妻。

三個月後,即貞元六年(790)三月,忠貞可汗被毒死,其子奉誠可汗繼立。按照風俗,奉誠可汗又娶鹹安公主為妻。五年後,即貞元十一年(795),奉誠可汗去世,無子,宰相骨咄祿被大唐冊立為懷信可汗,鹹安公主再一次換了丈夫。唐鹹安公主在回紇生活了21年,她先後按回紇的收繼婚制嫁給兩姓三輩四任可汗。對此,《新唐書·回紇傳》稱“主歷四可汗”,《唐會要卷九十八》稱四人“皆從胡法繼尚公主”。  

唐代詩人白居易為此曾寫了《陰山道》的詩來詠贊她:“鹹安公主號可敦,遠為可汗頻奏論。元和二年下新劫,內出金帛酬馬值,詔江淮馬價孳,從此不令碟短織。合羅將軍呼萬歲,捧投金銀與縑采。”

三、太和公主 安定公主唐憲宗李純之女,母不詳。始封太和公主。

長慶元年(821),回鶻保義可汗請婚,初立的唐穆宗李恆許以親妹妹、憲宗之女永安公主嫁之。尚未成行,保義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

穆宗的另一妹妹太和公主,則於同年嫁給保義可汗的兒子崇德可汗,並冊封為可敦。太和公主在回鶻生活了20年。這一時期回鶻內憂外患,天災人禍交加,可汗彼殺被逐更迭頻繁,一些大臣勾引束沙陀、黠戛斯,終於導致回鶻汗國的滅亡。回鶻族長被迫遷離本土。黠戛斯奪取回鶻牙帳後,太和公主被送還唐朝途中又被回鶻的烏介特勤劫持,後幾經周轉才返回了內地。

太和公主性格開朗,愛憎分明,樂善好施,富有極大的同情心。因為政治上的變革,一生在動盪中度過。太和公主是唐代晚期的公主,她是為了唐朝的平安而出嫁番邦,但卻鮮少有人知道她的史事。太和公主是第四位被送到回紇(回鶻)可汗的大唐公主,雖然西方敦煌學的研究者對她的評價頗高,但她的名氣遠不及初唐的高陽、文成以及盛唐的太平等公主們。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