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百世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廉潔八位官員

大義退玉璧 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

任太史令時,朝中最得勢的將軍李廣利千方百計想拉攏他,便派家人給他送來一對珍貴的玉璧。

司馬遷之女妹絹見這對晶瑩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歡,司馬遷卻開導女兒說:“玉璧貴在無瑕,人也應如此。如果我收下這對玉璧,心靈上就會留下斑污,並要受制於人。”說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拒收金錯刀 漢代天文學家張衡

曾兩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間相牗地方官牘。當時,世風日下,弊政甚多,但張衡法治嚴明,著力打擊那些地方豪強劣紳。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來“金錯刀”,進行賄賂。

然而,張衡並沒有被金錢所誘惑,他憤然拒收“金錯刀”,使這些富豪的陰謀徹底破產。張衡堅持“法治不失志”,過了不久,郡中上下肅然,民風大正,百姓安居樂業。

妙語辭寶硯 北宋宰相王安石

善詩好文,且酷愛收藏文房諸寶。有一位地方官員為了巴結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門送來一方寶硯,並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誇獎這方寶硯“呵之即可得水”。

王安石聽了後,笑著反問他:“縱得一提水,又能值幾何牽”羞得那人無言以答,只好收起寶硯起身告辭而去。

黃金難換心 明代李汰

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黃金,請他給予通融,當即遭到李汰的回絕。他還揮筆寫下了一首表露心跡的拒賄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檄文禁饋送清代乾隆年間,張伯行出任江蘇巡撫。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別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饋送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牽”他正是這樣惠政礪己,廉潔自律,始終不違誓言,在歷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譽。

施公名施世倫

當時是有名的清官,人們把他比之於包公,他的事跡在民間特別是在江浙一帶廣為流傳。 《施公案》講述的是他在俠士黃天霸的協助下偵破疑難案件,懲治惡霸豪強,救助無辜受害百姓的故事。施公的足跡遍及江蘇省:在江都(今揚州市),捉拿佛門敗類九黃僧人、七珠姑姑,擒獲惡霸關升; 在天津關,平息了蘇州船幫與杭州船幫的打鬥;在徐州、宿遷縣,收伏張桂蘭、 郝其鸞;在沐陽縣,捉拿郎如豹;在贛榆縣,處決假知縣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馬湖水寨,執水賊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婦殺丈夫案、費德功控民女案,殺盜賊余成龍、殺惡霸。

于謙

明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監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間,他由河南巡撫調京任兵部侍郎時,河南幕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就帶上點土特產吧!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的。”于謙聽罷仰面大笑,笑罷秉筆賦詩以明志:“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礙閻羅話短長。”

詩里行間的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使用的,如果都被當官的拿去討好了上司,就會給人民生活所需帶來困難,不要讓老百姓指戳脊背。從此“兩袖清風朝天去”掛上他的門楣,以示不為利祿所動。“兩袖清風”還被引申為“品德正直清廉官員”的代名詞。

于謙為官之清廉剛正,一生家無私積,是與他青年時代讀書寫下言志詩《石灰吟》密切關聯的:“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鄭板橋

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詩人,金石、書畫家。

他在山東濰縣任知縣時,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深為百姓擁戴,有詩為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人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于成龍

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寧(今離石)人。明崇禎年間,他曾考取過副榜貢生,倡導經世之學。清取代明而起後,他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為廣西羅城縣知縣,從此開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後,由於其政績昭著,又屢被提升。曾先後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職。

168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兩江總督任所。死後被謚為“清端”。其著作有《於清端公政書》。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隸巡撫時,康熙就曾稱譽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於同年南巡時,又在“延訪吏治理,博採輿論”,對各級官吏進行稽核考察的過程中,再次稱讚說:“原任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操守端嚴,始終如一”,其“居官清正,實為天下廉吏第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