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如何評價商鞅這個人

商鞅是個飽受非議的一個歷史人物,肯定商鞅的人,比如王安石就認為: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國方略。近代的毛澤東對商鞅評價也很高,說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 理想主義者“。

商鞅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如何評價商鞅這個人但是有褒就有貶,對他的批評似乎蓋過了讚揚。史學大師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傳》中沒有對商鞅死因進行認真梳理總結,只對商鞅做出六個字的 負面評價:”天資刻薄少恩“。對商鞅其人的評價,其實不光是他,而是任何歷史人物,不主張過分帶有道德色彩或者感情色彩的評價。政治就是 政治,政治上的是非,豈是一個”對“字,一個”錯“字能夠評判的?正因為商鞅的傳奇性一生,才引得無數人對他人格的分析和研究,而商鞅作 為一個歷史人物他的身份遠非一個改革者、政治家就能概括的。

公元前339年,即秦惠文王元年,主導商鞅變法的商鞅因謀反罪被秦王車裂。訊息一出,秦國有人歡喜有人憂,商鞅變法如此成功,為什麼卻不被 時人所掛記,他是個怎樣的人?我們又該怎樣評價他極其他的變法?

作為一個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對秦國的強大,可謂功不可沒。在秦國主持進行了兩次大的變法改革,內容涉及廣泛,從政治、軍事一直到經濟 ,整個秦國都沉浸在一種翻天覆地的改革浪潮中。與其他各國變法相比,商鞅在秦國實施的變法是最為全面、最為徹底也最為成功。商鞅標榜”法 家“,以嚴刑峻法治國,看似公平,實則具有強烈的目的性——壓制貴族勢力,表面上看是”法治“,從本質上說,仍然是”人治“,商鞅的”法 治“則更多是壓制貴族,他的改革變法觸動了秦國宗室貴族集團的利益。司馬遷也說:”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者。“,其客觀結果就是 使得整體不可避免地向君主專制邁進。

變法之前,舊貴族的爵位和俸祿是世襲的,享受很多特權,改革後舊貴族沒有立功的統統從宗室貴族名單上除名,無功不受祿,論功行賞,無功 去爵。相反,只要是有功勞即使是平民也有機會進入宗室貴族的名列,大大削弱了宗室貴族的權力,強化了王權,這一點可以說嚴重地扼制了世家 貴族的擴大,而解放的勞動力、土地大量地收歸國家或進行再分配,是一種國家主義的實踐。

在商鞅變法之前,當時各國的官爵都是世襲官制,這當然保證了貴族參政,同時也固化了階層流動性。而商鞅激進的軍功爵制,直接使得平民或者 奴隸有改變命運的可能性,而貴族則可能出局。在這種制度下,貴族根本就失去了人事權。商鞅變法還有一點就是法令的嚴格執行。”民無信不以 立“,商鞅通過太子贏駟的例子,告訴天下人法治的規則,首開連坐,五家為伍,十戶為什,相互監視,檢舉揭發,一旦犯法刑罰甚是嚴重。雖然 社會風氣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是弄得人心惶惶,變法實行一年,受到官民強烈抵制,百姓紛紛到國都”上訪“反對新法。

對商鞅的評價,還是要從導致的後果來看,非道德化的評價實際上非常難,對商鞅這類的歷史人物或是歷史事件,沒有特定的答案,也沒有不變的 真理。商鞅改革迎合了時代的潮流,他的法令也許看起來有些博弈性質,賺取政治資本,排擠政敵,商鞅亦如此。只是冷酷而堅定的商鞅做得有些 絕了,把自己的後路給斷了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這跟他”天資刻薄少恩“固然有關係,他太不懂權術,必然難以善終。

樹倒猢猻散,商鞅的宿命也是自古改革者特別是法家改革者的宿命,觸動、犧牲貴族集團的既得利益必然會受到他們的抱負。”在中國,變法都是 要死人的!“千百年後的改革家譚嗣同用自己的經歷完美詮釋了商鞅之死。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