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巨棺神秘現身 內藏秘密震驚考古界

中國古代的墓葬習俗自成一種文化,特別是土葬,更是衍生了一套自成體系的風水學,隨著風水學說的漸漸形成,古人往往對墓葬更為講究,考古專家在發掘古墓時,一般都會格外注重墓葬的格局,因為墓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生產、生活、風俗、宗教等方面的情況。在廣西被發掘出土的七星巨棺正是這樣,其反常的墓葬規格和棺內主人的陪葬物品除了帶給了考古人員大量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外,也帶給了他們許多的謎團,而當時有專家的一個大膽猜測一下子震驚了考古界。

一、“七星巨棺”出自“官皇屯”

時間定格在2008年10月15日。

誰也沒有預料到,這天的不久之後,卻引起國內各媒體,特別是引起了中央電視台各類欄目極大的關注,並在國內考古界也引起了轟動,而上思也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

對於人們來說,這天只是一個平常的日子。然而,就是這一天,在距上思縣城東面約5公里的思陽鎮廣元村東北面約800米處,當地人稱之為“官皇屯”的山坡上,卻因為一個正在這裡進行挖山取土的施工隊,從山坡處挖出一塊外殼十分堅硬而又類似石頭的長方形“石塊”,由此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地紛紛湧來觀看這個大“怪石”。

也許在場的施工隊領導意識到,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這個大“怪石”並非一塊普通的石塊,當即向政府作了報告。縣文化和體育局領導接到政府的通知後,要縣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立即趕往現場進行勘測。

在對這個“石塊”的勘測過程中,發現這個類似“石塊”呈長方形,頂部分呈“人”字形,長2.40米,高1.16米,寬0.96米。而在山坡上,另一個也類似的“石塊”,其頭端已露出地面。經測量,這兩塊“石塊”的排向相互距離0.5米。在過後發掘這大“石塊”出土後,測量其長2.50米,高1.45米,寬1.15米。這兩大“石塊”的形狀,類似棺材的形狀。

經對兩大“石塊”進行勘測,結論為:這兩大“石塊”並不是普通的“石塊”,而是兩座系“三合土”夯制的墓葬。

所謂“七星巨棺”,只是當地人的俗稱,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用石頭鑿刻而成的棺材。其實,七星巨棺是一種採用“三合土”在棺木四周夯制形成的棺槨。只不過在“三合土”乾涸後,它的堅硬度也像石頭那樣的堅硬,甚至比普通的石頭還要堅硬。

而所謂七星巨棺的“三合土”,這也僅是一種考古專業上的俗稱術語。“三合土”它是由多種成分組成,只不過它其中的主要成分是黏土、石灰和沙子。而其中的石灰成分比較多,黏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沙子的比例相對少一點。

壯族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夯制這類“三合土”棺槨,有時為了增加其黏性,會在“三合土”中加進適量比例的糯米漿或糯米飯進行攪拌。另外,有時為了增加其硬度,也會在“三合土”中加進適量的桐油進行攪拌。

1 2  3 下一頁 尾 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