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

徐福東渡一事,最早出現於司馬遷的《史記》。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求見秦始皇。因為九年前第一次入海求仙藥,花費了巨額錢財未果,這時徐福謊稱,由於大魚阻攔所以未能成功,於是請求配備強弩射手再次出海。

秦始皇便相信了徐福的謊言,第二次派徐福出海。

徐福於是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穀子種”,乘船泛海東渡,成為迄今有史記載的東渡第一人。對於徐福東渡,《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也有記載:【(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種種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徐福東渡,把秦代文明傳入日本,促進了日本社會質的飛躍。徐福因此在日本被尊為『農耕神』、『蠶桑神』和『醫藥神』,日本紀念徐福的祭祀活動歷千年而不衰!但是,自從司馬遷在《史記》中,第一次記載徐福東渡活動以來,也把與徐福有關的疑謎留給了後人。

疑團之一:徐福東渡是否到達日本?

關於徐福的目的地的問題,學術界大多數學者認為:徐福東渡確實到了日本。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後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也有學者對此一說法提出質疑,認為到了海南島或者是朝鮮,還有人提出到了美洲。

據《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的記載:【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可以推測,徐福登入地是一平原。

日本,是一個由三千多個小島組成的島國。本州、九州、四國與北海道是其中四個大島,總面積達到 37.67 萬平方公里。全國有 24% 的面積為平原。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濃尾平原、畿內平原等。除日本列島外,其他島嶼沒有“平原廣澤”的地理特徵。

另外,徐福東渡日本在後世的史書資料中也有記載。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中也有記載:【長老傳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

《後漢書》中,把徐福入海求仙事件,附在倭國之後。五代時期「義楚和尚」所寫《義楚六貼》中提到:【日本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

在日本學術界也有不少史料記述徐福到日本的情況,有《神皇正統記》、《林羅山文集》、《異稱日本傳》、《同文通考》等文獻。

「林下見林」在《異稱日本傳》中說:【夷洲、澶州皆日本。相傳紀伊國熊野之山下有徐福墓。熊野新宮東南有蓬萊山,山前有徐福祠。】

「新井君美」在《同文通考》中說:【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傳為徐福居住之舊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其間古墳參差,相傳為其家臣之冢。如斯舊跡今猶相傳,且又有秦姓諸氏,則秦人之來往乃必然之事】。

和歌山新宮町《秦徐福碑文》這樣描述:【今東海可當蓬萊者,無可舍皇國他求,則謂日本國,得其實也必矣。】

在日本民間,徐福被尊稱為農神、蠶桑神、醫藥神。一些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徐福的後裔,他們的根據是 ── 在日文中秦與羽田的發音相同。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稱自己是徐福的後裔。他說:“我是秦人的後裔,我的姓在很早以前寫作秦。我當首相時,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對我的家族進行了調查,並在祖墓碑上發現了秦字。”

然而,有些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日本只是傳說。日本古文獻中載有徐福傳說者,以《神皇正統記》(1339年)為最早,其他大約是十七、八世紀的記載。因此,他們推斷是受了宋元以來中國文獻的影響。

在隋唐時期,日本與中國交往極為頻繁,但在文獻之中卻罕見“徐福”二字。

又有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美洲。因為,徐福東渡的時間,與美洲瑪雅文明的興起相吻合。

台灣前上海暨南大學教授、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長「衛聚賢」在《中國人發現美洲》考證:

美洲特產四十多種動植物礦產,為先秦人民所知。如《春秋》記載:【六□退飛過宋都】,“□”即美洲特有的“蜂鳥”。是殷朝被滅國後部分殷人逃到北美後,回國觀光帶回六隻蜂鳥;齊桓公為紀念此次遠征,特在旗上繪製“蜂鳥圖”。

衛聚賢認為哥倫布在發現美洲之前,已有多位中國人到過美洲,故徐福後來東渡美洲很有可能!

吳人《外國圖》指出:【亶洲去琅琊萬里】根據距離分析,根本不是日本而是美洲。最早記述倭國的《後漢書》,是把亶洲與日本區別開來的。

“亶”字有大島的涵義,美洲大陸像“亶”字故以字形命名。現在檀香山,還遺有帶有中國篆書刻字的方形岩石。舊金山附近,也有刻存中國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這些都是徐福東渡美洲的明證。

疑團之二:徐福東渡為何東渡?

關於徐福東渡的原因,據《史記》所言,秦始皇不惜以巨資支持徐福東渡,是為了尋神山仙藥,求長生不死藥。

《十洲記》也這樣記載:【秦始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數有鳥銜草,覆死人面皆登時活,有司奏聞始皇。始皇使使者齎此草,以問鬼谷先生,雲是東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一名養神芝。其葉似菰,生不叢,一株可活千人。始皇於是謂可索得,因遣徐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樓船入海,尋祖洲不返】

並非所有的言論,都支持這種說法,還有不少史書提出了避禍說 ─《漢書》及《後漢書》中都有相應的記載。

《漢書·郊祀志下》這樣說:【徐福、韓終之屬多齎童男女入海,求神採藥,因逃不還,天下怨恨。】

《後漢書·東夷傳》說:【又有夷洲及澶洲,傳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不得,徐福畏誅不敢還,遂止此洲】。

唐代詩人汪遵在《東海》詩也寫道:【漾舟雪浪映花顏,徐福攜將竟不還。同舟危時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作者把徐福入海不歸,比作陶淵明《桃花源記》所寫的,武陵郡漁人避秦亂而移居桃花源之事。

南宋「祖元和尚」為了逃避元代的統治,也東渡到了日本。他有一首祭徐福的詩:【先生採藥未曾回,故國山河幾度埃。今日一香聊遠寄,老僧亦為避秦來。】祖元和尚把自己去日比作徐福避秦。日本新宮市徐福墓碑文也寫道:【蓋徐生之避秦…】

還有一些人持“海外開發”的觀點。

他們認為,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絕不會輕信長生仙藥之說,他派徐福出海可能跟海外開發有關。

《呂氏春秋·為欲篇》指出了秦國統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戶,西至三危,東至扶木,不敢亂矣。】“扶木”就是“扶桑”,即後來所說的日本。秦始皇一再派徐福等入海尋找三神山,決不是單純為了采神藥,而是為了把東方疆土開拓至日本。

秦始皇統一天下只有十二年的時間,但是四次到東方沿海巡視,這說明他對東方諸島的極大關注。

有的學者說:“始皇東巡的根本目的,在於實現東至扶木的理想,而徐福探海東渡,正是實現始皇理想宏願的具體行動。”

秦始皇曾琅琊刻石中說:【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又說:【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從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早有吞併日本之意,徐福東渡,或許正與此有關。

疑團之三:徐福的船隊從哪裡啟航?

關於這一點的主要說法有:河北省的秦皇島和黃驊附近說、浙江省慈谿和舟山說、江蘇省海州一帶(現在的連雲港贛榆縣)說、山東省登州灣(龍口市黃縣)及膠州灣徐山(青島)琅琊、成山頭說。

對於,河北鹽山縣出海說的說法,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徐福入海確有其事。無棣溝入海處即徐福入海處,至今猶存的古秦台舊址就是見證。

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東巡至琅琊,徐福第一次請求入海。

因入海地點選擇不當中途受阻而歸。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再次來到琅琊,徐福請求再次入海。他根據秦始皇的旨意更換了出海地點,在原齊國舊地饒安(今鹽山縣舊縣鎮)經無棣溝入海,這次東渡到達日本一直未歸。

然而,最有可能的一種是琅琊出海說。

徐福的渡海求仙,與琅琊的關係最為密切。秦始皇巡視天下曾三臨琅琊,其間兩次召見徐福。由於,他上書地點在琅琊,其出海準備工作和入海地點自然就是琅琊。

《史記》這樣記載:【(秦始皇巡幸江南),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至琅琊。方士徐福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始皇夢與海神戰,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琊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遂並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司馬遷明確的指出 ─ 秦始皇與徐福自琅琊啟航北上,繞成山至之罘,射殺一巨魚後,秦始皇返回至平原津而病,不日逝世。而徐福則自之罘射巨魚後,即遠航異域,從中可以看到,徐福船隊的啟航港應是琅琊港。

迄今為止,仍有眾多有關徐福的疑謎,無法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大海茫茫,徐福東渡之迷遂成千古懸案。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