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模式簡介資料

史達林模式簡介資料

眾所周知,史達林是蘇聯非常偉大的領導人之一,也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史達林模式,是蘇聯非常重要的政治經濟體制,史達林模式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蘇聯當時貧窮落後的局面,對於蘇聯趕上甚至超過其他西方國家具有非常重重要的作用。那么史達林模式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體制呢?下面是史達林模式簡介。

史達林模式簡介資料

史達林和列寧

史達林模式的理論基礎源於托洛茨基的“超工業化”思想。蘇聯最高領導人列寧去世後,史達林成為了最高統治者,1929年,史達林宣布停止列寧實施的新經濟政策,並且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農業全盤集體化和社會主義工業化,這在一定程度是就是採用了托洛茨基的思想。

史達林模式是蘇聯國家工業化和經濟建設過程中實行的一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並且史達林模式在當時的蘇聯延續使用的七十多年。史達林模式實質上是一種計畫經濟體制,它通過國家政府對國家經濟進行全面干預,並且採取指令性集中配置資源,從而進行社會生產活動。前蘇聯國家領導人史達林也曾對這種經濟體制進行概括,並且使史達林模式成為了蘇聯乃至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指導思想。

史達林模式一定程度上使得當時蘇聯積貧積弱的局面得到改善,使得蘇聯的社會經濟和軍事實力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加快了蘇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步伐。但是史達林模式也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它使得國家的經濟規律遭到破壞,政府對國家資源的壟斷,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官員的腐敗。

以上就是關於史達林模式的簡介,總之,史達林模式是前蘇聯實行的一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對於蘇聯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著名史達林模式具體表現在什麼方面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被中國人民親切的稱為“老大哥”,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蘇聯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建設是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典範,新中國需要借鑑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史達林模式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史達林模式就不會有二戰時期強大的蘇聯。那么,史達林模式具體表現在什麼方面呢?


史達林模式是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採用的一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標誌著史達林模式的正式形成,史達林模式主要是利用國家權力全面干預管理國民經濟的方式,也就是通過計畫指令進行社會資源配置,從而開展社會生產活動。下面來看看史達林模式具體表現在什麼方面。

總的來說,史達林模式具體表現在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在政治方面:第一,史達林模式使得國家權力高度集中,雖然可以更有利於政策的實施,但破壞了民主。第二,史達林模式實行幹部終身制,這樣就是的國家行政機構得不到有效的監督,逐漸形成了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

在經濟方面,史達林模式的具體表現有:第一,優先發展重工業,使得蘇聯邁進了工業化國家的道路,迅速趕上甚至超過西方強國,也使得國家軍事實力迅速增強;但忽視了農業和輕工業,使得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第二,國家統一配置資源,政府通過計畫指令進行社會的生產和供銷,以及政府集中配置人、財、物。雖然使得蘇聯經濟迅速發展,但嚴重影響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致使蘇聯農業生產停滯不前。

總之,史達林模式具體表現在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對於蘇聯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弊端。

史達林模式形成原因分析

史達林模式在蘇聯工業化進程中具有指導性的作用,史達林模式通過政府計畫指令使得重工業迅速發展,同時也提高了蘇聯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地位。但是史達林模式也是存在很多弊端的,比如片面發展重工業,忽視了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以致於蘇聯的農業長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此外史達林模式還使得國家政治全力高度集中,權力得不到監督從而滋生腐敗,並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但是在蘇聯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史達林模式又有著很大的必要性,或者說史達林模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那么,史達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


史達林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俄國的專制主義歷史傳統。俄國在沙皇時期就是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並且一直影響著俄國的政治體制,十月革命後,國家動盪的條件下也必須實行高度中央集權,這就為史達林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社會氛圍。

第二,史達林模式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當時改革蘇聯落後的經濟文化的要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和文化落後的國家必然要被歷史潮流所淘汰。蘇聯當時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這就使得強而有力的改革成為了最緊迫的任務。

第三,列寧死後,蘇聯共產黨內部派別爭鬥嚴重,加之列寧對史達林非常倚重和信任。這就使得史達林上台後必須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第四,國際環境和二戰的影響。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面對資本主義的包圍,必須要實行強而有力的政策,高度集權的史達林模式應運而生。

第五,蘇聯特殊國情的影響。蘇聯為了應對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戰爭,必須高度集權,加大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展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實現工業化,帶動軍事實力提升,才能不被資本主義湮滅。

以上五點就是促使史達林模式形成的原因,總之,史達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是由於當時蘇聯的特殊國情,以及蘇聯面對的歷史背景。


如何正確評價史達林模式

在今天,史達林模式已經作為歷史課中的重要一節被列入了中學課本,可以說是中學階段必學的內容。史達林模式是蘇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實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當然對於蘇聯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沒有史達林模式,就不會有二戰中強大的蘇聯。那么今天的人們應該如何評價史達林模式呢?

關於如何評價史達林模式,許多歷史學者都認為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史達林模式,因為史達林模式對於蘇聯的影響有積極方面的也有消極方面的。首先,史達林模式是蘇聯在實現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採用的一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通過史達林模式,使得國家進入工業化國家行列,不僅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國力,也提升了蘇聯在國際上的地位,同時也為後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史達林模式對於蘇聯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其次,史達林模式作為一種權力高度集中的體制,對於蘇聯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說史達林模式是蘇聯在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種探索,在發展道路規劃方面存在著誤區。史達林模式片面發展重工業,忽視了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同時權力的高度集中也導致了國家機構的腐敗,並且形成了嚴重的個人崇拜。隨著時間的推移,史達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來,從長遠來看,史達林模式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並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總之,對於如何評價史達林模式,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既要看到它的積極影響,也要看到它的負面影響。

史達林模式的特點是什麼

前蘇聯能從積貧積弱的局面一下躍居到當時世界強國之列是和領導人史達林分不開的,他停止使用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改為實行國家權力高度集中的史達林模式。史達林模式使得蘇聯國家經濟得到發展,工業化水平顯著提高,軍事實力也得到很大增強,從而改變了蘇聯當時危機四伏的局面。可以說史達林模式是蘇聯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經濟體制,那么史達林模式的特點有哪些呢?

史達林模式主要是針對的是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兩方面,史達林模式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經濟方面,首先,史達林模式將國家權力高度集中,採用行政命令和計畫管理的手段來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其次,史達林模式限制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同時也否定市場價值規律的作用,將國家的經濟完全操控在指令計畫之下。此外,史達林模式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片面發展國家的重工業,限制和剝奪農民的生產生活資料,國家的農業得不到長足發展。

在政治上,首先,史達林模式將國家的權力高度集中在黨中央的最高領導機構,致使黨政不分,蘇聯共產黨管理國家的一些事物,直接向地方發布命令。其次,史達林模式由國家最高領導人管理國家的大小事務,民主法治不健全,領導人實行終身制。這樣就使得民眾無法監督領導人的決策,最後導致了個人崇拜等問題出現。

總之,史達林模式的特點就是國家權力的高度集中,採用行政手段和計畫指令強行干預經濟發展;片面發展重工業,忽視農業發展,並且權力逐漸向最高領導人集中。

史達林模式有何含義

可以說,史達林模式之於蘇聯,如同毛澤東思想之於中國。在蘇聯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中,如果沒有史達林模式的話,蘇聯是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十年內成為世界頂尖的軍事強國的。所以,即便是史達林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也給蘇聯帶來了很多“後遺症”,但是史達林模式對於蘇聯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史達林模式的含義又是什麼呢?

對於史達林模式的含義,各種學派給出的定義是不相同的,史達林模式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體制說。我國學者都認為,史達林模式是蘇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採用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第二,理論體系說。這種說法的代表人物是胡逢吉,他認為,所謂的史達林模式主要是一種理論體系,也就是史達林提出的關於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理論體系。第三,政策實踐說。持這種觀點的人物以韓狄明為代表,他認為史達林模式實際上就是一種政策實踐,重點有兩個,其一是發展國家的重工業,其二是限制消滅商品經濟。第四,社會主義模式說。這種觀點主要認為史達林模式是一種不成熟不完善的社會主義模式,它是當時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處於資本主義的包圍之中形成的,並且國家生產力水平不高,沒有社會主義國家先例作為借鑑。因此只能算是一種不成熟的社會主義模式。

以上就是人們關於史達林模式的含義的幾種觀點,每種說法都有可取之處,都從不同的側重點解釋了什麼是史達林模式。當然今天普遍認為,史達林模式的含義就是“蘇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實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