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宰相“姚廣孝為什麼要當和尚?姚廣孝的詩詞選集

姚廣孝是明朝著名的僧人、詩人、謀士、政治家,曾經輔佐朱元璋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登上皇位。一位出家的僧侶,涉及到政治之中,足可以說明他是個有抱負有野心之人。那么這樣一個不像僧人,更像是文人的人,為什麼會去出家為僧呢?

尋找原因,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也許姚廣孝家庭貧窮,不得不出家為僧以謀生計,就像當初朱元璋一樣,正是因為沒辦法生存了,因此選擇了出家為僧。但是史料證明,姚廣孝出家為僧,並不是因為家庭貧窮。

姚廣孝出生醫學世家,姚家世代行醫,頗有些名聲。就算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也絕對是小康家庭。衣食無憂,為什麼姚廣孝會選擇出家為僧,而他的父母們又怎么狠得下心呢?

要尋找這個答案,首先要看姚廣孝生活的背景。姚廣孝出生於公元1335年,公元1348年,14歲(虛歲)的姚廣孝選擇了出家為僧。1348年,為元朝至正八年,聰慧異常的姚廣孝沒有選擇走科舉道路,而是選擇了出家為僧,就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為元朝。

元朝不是漢朝人的天下,當時的統治者為蒙古人色目人,因為民族的差異,所以在科舉考試上有極大的偏差。首先是古人色目人考試難度低,漢族人科舉考試難度極大。而且就錄取的名額來說,蒙古族人的錄取名額也要遠遠高於漢族人。科舉取仕難度比蒙古族大也就算了,等考上了漢族官員也往往官位極低,同時還要受到歧視。就整個科舉制度史上來講,元朝時期漢族人科舉取仕是所有朝代中最高的。

難考上不說,考上了還不一定有什麼成就,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於是就有很多人動了別的心思。姚廣孝的父母便是其中之一,姚廣孝之所以選擇出家為僧,就是尋找了一個新的道路。

”黑衣宰相“姚廣孝為什麼要當和尚?姚廣孝的詩詞選集元代的統治者好佛,在他們統治時期,不僅佛家寺廟迅速增長,僧人有優待,而且還經常在佛教中選拔人才。劉秉忠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所以說相對於科舉,從佛教到朝堂還比較容易且收穫更大一些。

姚廣孝出家為僧後,一邊演習佛法,學習詩書兵法,一邊還四處遊歷,與人相交,其中交往甚秘的多是文人,諸如王賓、高啟、楊孟載之輩。

姚廣孝曾經還作詩一首,詩云:”譙櫓年來戰血乾,煙花猶自半凋殘。 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 江水無潮通鐵瓮,野田有路到金壇。 蕭梁帝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一個出家的僧人,作詩卻是問霸業?他的心思就很明顯了,就是想要輔佐明君治理江山,甚至更大的是想要扶持新君。

這幾點都證明姚廣孝出家為僧,只是一種他順利進入官場的道路。而後來朱元璋從僧侶中選拔人才。姚廣孝被選中,成為燕王朱棣幕僚,並且還輔佐朱棣取得江山,也正和其意。

姚廣孝雖然是一個僧人,但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家、詩人,他在與文人相交之時,留下許多詩作,讓後世人得以從中解讀他的內心想法,解讀他當時的心境。

《雜詩八首》——孔子

仲尼昔在魯,里呼東家丘。

誰知百王師,聖德與天侔。

要令臣子懼,筆削成春秋。

遺經勤後來,一變乃從周。

《雜詩八首》——秦始皇

祖龍並六國,勢大莫與爭。

欲愚世上人,肆暴坑儒生。

群經化灰燼,法令從吾行。

劇政若牛毛,哀哉若疲氓。

鴻鵠驟—舉,四海如沸鐺。

不逢赤帝子,天下誰能平。

秋蝶

粉態凋殘抱恨長,此心應是怯淒涼。

如何不管身憔悴,猶戀黃花雨後香。

少師真容自跋

幼讀東魯書,長習西方教。抹過兩重關,何者為悟道。不厭山林空寂,不忻鐘鼎尊榮。

隨緣而住,任運而行。猶孤蟾之印滄海,若片雲之浮太清。了無他說,即此,便是人問我,更何如手裡欒珠一百八。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