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灃的婚姻 後世對載灃的評價

載灃是晚清最後一位親王,也是中國最後一位監國攝政王,為清宣統帝溥儀的生父。這一串頭銜掛下來,大家可能覺得這位載灃不錯,似乎還挺厲害的。但實際上,在慈禧臨朝的時候,載灃只是個連婚姻都不能自主的可憐人。

載灃這一生,議過三次親,第一次因為意外,第二次因為慈禧干預都未能成行,第三次由慈禧欽定。

晚清的社會現實是極為殘酷的,一方面淪為飽受列強欺凌的半殖民地,另一方面又受到慈禧的極其嚴密的封建統治。在這樣的社會現實面前,人們無法反抗,也無法真正的主宰自己的人生。貧苦的普通民眾深受其害,就連載灃這樣的大清貴族,也不例外。

載灃的第一個議親對象,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定好了的。對方和他一樣,是滿洲貴族家庭中的姑娘。但事實無常,因為一場戰爭,兩人之間的婚事,遺憾而終,那場戰爭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晚清的時候有大大小小許多場農民起義,其中有名的就兩個起義。一個是義和團運動,一個是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農民起義。它席捲了大清半個帝國,嚴重動搖了大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義和團運動影響,雖然沒有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那么深遠,但它直接導致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

載灃的婚姻 後世對載灃的評價義和團運動中,德國駐華大使在清朝被殺,西方各國為之譁然,此事成了導火線。當時的慈禧太后沒有清醒的意識到東西方的嚴重差異,一意孤行的發兵與之對上,最後慘敗收場。在八國聯軍即將進軍北京的時候,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和其他重要軍政大臣逃離北京。

最高統治者能夠逃跑,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民都能逃走。與載灃議婚的那個女生的家族,就這樣留在了北京。1900年八國聯軍進占北京,燒殺擄掠,姦淫婦女,無惡不作。為了逃避外國兵的污辱,北京有不少貴族和官員的家庭滿門自盡。這位姑娘一家也殉難了。兩人之間的緣分,自然也就這樣終結了。

第二位是後來載灃的母親劉佳氏親自挑選的,一切事宜都由其親自操辦,與京中另一個滿洲貴族定下了親事。這門親事不止是兩家都已經同意了,而是已經放了大定,只待選擇吉日迎娶過門了。這么親事雖然是依照老規矩,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的,但是載灃本人對那個姑娘也很滿意。想來要是成親之後,載灃的婚姻生活應該很幸福。可惜的是,儘管下了大定,還是因為慈禧的一道懿旨成了空事。

慈禧掌握大權之後,極為霸道,向來都是為所欲為的,光緒帝繼位就是她不顧眾大臣反對,一意孤行的結果。她從個人的私利出發,為了達到一舉而控制和籠絡兩個顯要家庭的政治目的,悍然毀棄了人家既定的婚約。載灃本人極感突然,他對太后的這種做法並不滿意。然而太后指婚是極大的榮耀,決無拒絕或謝辭的道理,他只能叩頭謝恩。

1902年秋九月,十九歲的載灃,遵照慈禧的旨意,同比他小一歲的瓜爾佳氏,舉行了隆重的、介乎皇子和親王之間的高規格的婚禮。

周總理評價:“載灃是在一種特殊的情況之下,身不由己地被慈禧臨終推上監國攝政王的高位的。慈禧當時滿以為她自己還不會死,所以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第二天她明白自己活不了,想改變昨天的命令已經來不及了,又勉強加上個大事請示太后,算是了卻了這件事情。其實,不是因為載灃適合做攝政王,慈禧才選了他。而正是因為他不適合,慈禧才選他的。這個歷史責任不能由載灃來負擔。載灃忠於大清,在位時盡了他最大的努力,而未能阻止王朝的滅亡,這不是他的過錯。誰也不能阻擋歷史車輪的前進,這是封建王朝的必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