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林嵩是誰?他是哪個地方的人?

 現在網路上搜尋林嵩此人,一出來的圖片為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並不是此文的主角。唐朝的時候也有這么一個人叫林嵩,小有名氣,是福建地方歷史上第二個出名的考中進士的人。

 

歷史上的林嵩是誰?他是哪個地方的人?林嵩,字降神(一作降臣,又字雄飛),長溪赤岸(今霞浦縣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約生於唐宣宗時期,大概是公元848年,在太姥山結草廬,刻苦自學,這是自杜甫的杜甫草堂之後,又一個頗有名聲的草堂,只不過是在福建境內。極其擅長詞賦,當時的試題叫《王者之道如龍首賦》,憑藉此,一舉登第,名滿京師,是閩東地區第二個最享有盛名的“掇巍科”者。由於林嵩為今霞浦縣品學兼優、德高望重的第一位進士,從宋代開始,即被樹為後學學習的典範,在歷代學宮的鄉賢祠中均首享祭祀,並在《大清一統志》及省、州、府、縣等方誌的《文苑》或《宦績》、《宦哲》以及民國《文學家大辭典》中立有專傳。先賢林嵩,2004年被評為“霞浦縣十大歷史文化名人”。

 

可以說在福建的地方志中,林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就像成都地區的杜甫草堂一樣,來到成都遊玩,觀察歷代先賢的生活痕跡,必然少不了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當然,那個地區的房價也被炒得挺高,反正是以我等之人,無法仰望的地步,有錢你還不一定能進的那種……標準前提:有錢有勢有關係。

 

林嵩的詩賦成就較高,比如說收入全唐詩中的《贈天台王處士》:“深隱天台不記秋,琴台長別一何愁。茶煙岩外雲初起,新月潭心釣未收。映宇異花叢發好,穿松孤鶴一聲幽。赤城不掩高宗夢,寧久懸冠枕瀑流。”

 

林嵩登第之後,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父老。第二年就回到故鄉,並且帶頭呼籲將赴考剩餘的盤纏集結起來,修築其讀書時曾目睹“河流湍急,一雨成災”的藍溪橋。成材了也不忘回去建設家鄉,這品德值得我們讚揚和學習,人不能忘本啊。

 

林嵩為人頗有些不羈,公元881年,黃巢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帝都長安,林嵩出身農民,深知農民疾苦,不願與起義軍正面對抗,就直接辭官回到了故鄉,隱居在今太姥山中,吟吟詩,釣釣魚,逛逛山,生活輕鬆而愉悅,“一任旁人談好惡,此心愿不愧蒼天”,講好講壞由人講去吧,反正我問心無愧。黃巢起義軍撤離長安,局勢穩定之後,林嵩又被啟用,官至以產金得名的金州刺史,大概地區就是在陝西石泉以東,大概礦產比較多吧,在職期間,勤於吏治,忠於職守,“政聲感人”。

 

但是,唐朝已到晚期,再怎么賢明的人來都是無力回天,宦官專權,軍閥割據,內外交困,民不聊生。他雖掌管一州軍政大權,卻終究沒辦法憑藉一己之力,挽回山河日下社會腐敗的政治局面,對此情景,林嵩急流勇退,提前回老家頤養天年。

 

回老家之後,主要工作是整理舊籍,後遷梨溪畔(今霞浦縣牙城鎮龍亭村麓的楊家溪風景區範圍內),種梨樹、築草堂,取名“梨花草堂”。(至民國時,梨樹雖已稀少,但民國《霞浦縣誌·名勝志》仍稱其:“上有飛瀑,下有梨溪,風景甚佳”。)晚年的林嵩就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堪比陶淵明,但是頗為可惜的是,他的詩作在沒辦法避免後來的五代十國的硝煙戰火,世事變遷,終究基本遺失。

 

林嵩於公元944年逝世,享年九十六歲,果然隱居的和官場上混的人的壽命就是不一樣,心情好,不焦慮,空氣好,多長壽,也不用擔心在君跟前失言被殺或者被貶謫。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