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是誰 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介子推與重耳是什麼關係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古人對大丈夫所做的定義,不為眼前的利益多動,不因為身處困境而改變自己的志向,也不向任何人屈服,”窮且益堅“的決心和毅力,這種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英雄豪傑。在介子推的身上,我們無疑看到了這種精神的發揚。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生於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我國的節日,只有兩個是由於某個人而設立的。其中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屈原,因為他我們有個端午節。另一個就是這個介子推,這個失傳的節日叫”寒食節“,準確的講是後來演變成了”清明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介子推的出身事跡見諸文獻的極少,對於他的出身我們不甚了解。

介子推是誰 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介子推與重耳是什麼關係春秋時候,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寵幸驪姬,欲廢掉太子申生,改立驪姬之子奚齊為太子,於是引發一系列變亂。太子申生被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懼逃亡,重耳避難奔狄。介子推就是當時跟隨重耳流亡的人員之一,關於他的身份說法很多,根據《史記》晉世家的記載:”晉文公重耳,晉獻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賢士五人:曰趙衰;狐偃咎犯, 文公舅也;賈佗;先軫;魏武子。自獻公為太子時,重耳固已成人矣。“;”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國也。是時重耳 年四十三。從此五士,其餘不名者數十人,至狄。“從中判斷,介子推應該是其餘不名者數十人中的一個,是重耳的家奴或者家臣的身份。介子推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這19年介之推是嘗盡了辛酸,風餐露宿,饑寒交迫,所幸,最後介之推還是能夠幫助公子重耳回到晉國,立為晉君,作為人臣,他的使命就算完成了。

關於介子推,他的故事倒是一直都為人所津津樂道,印象最深的是介子推割股充飢。當時介子推隨著重耳四處逃亡,面對兄弟晉惠公的追殺,他們一行人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有次逃到衛國,隨身帶的糧食本就不多,還被手下一名隨從給偷走了,這無疑為他們的逃亡之路雪上加霜,丟掉糧食的重耳,無奈只得向農人乞討,沒有討到飯還被羞辱一番,又氣又餓的重耳都快暈過去了。介子推見此情形,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重耳大受感動,聲稱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故事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不過,一個人能從自己健康的大腿上生生割下一塊肉,然後如無其事的煮熟端給人吃,而不被人看出來,介子推倒是個壯士,劇痛之下絲毫不改容顏啊。很奇怪的是在《史記》晉世家的記載中,非但沒有關於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歷史記載,整個逃亡過程都沒有出現關於他的事跡。因此,介子推割肉給重耳吃的故事,很可能是編出來的,就像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樣。在那個時候,沒有很好的治療措施,一個人用一把刀子割出一塊大腿肉來,可以想像需要流多少血,傷口有多嚴重,以介子推當時的情況,很可能是無法恢復的。

寒食是清明前一天。寒食節與介子推有關。介子推自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因為他的死,才有了寒食節,甚至是清明節的來源。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曾在文公流亡時,為飢餓中的文公割股獻食。但文公歸國後封賞群臣,卻偏偏忘了這個為自己割肉的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辭官歸隱山林,文公幡然醒悟,於是到山林中求介子推出來受封。但介子推已然被晉文公傷害,不願接受文公的彌補。文公以燒山逼迫其出山,介子推仍然不出,最終燒死在山中。但是,《史記》里也沒有記載文公為了把介子推逼出來,派人放火燒山,結果把他給燒死了。最後,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晉文公把燒死介子推的這天定為寒食節。

據說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寒食節是清明節前一天。因為介子推被火燒死,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這一天嚴禁菸火。嚴禁菸火的結果就是只能吃生冷食物。於是名之為寒食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