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巧勸“將相和”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喚他所寵愛的新任軍機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劉統勛一起,來到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前觀景賦詩。除了遊山玩水,乾隆此行還有個重要目的,就是勸和二人。因為,乾隆早已發現和珅和劉統勛不和,為了“大清事業”,乾隆便有心調和二人。

乾隆巧勸“將相和”正在欣賞秀麗的山川景色,乾隆問道:“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

學識淵博的劉統勛隨口即應:“君皇高,微臣低,文在東來武在西。”和珅一向以逢迎拍馬著稱,這次看到劉統勛搶在他的前面,十分不快,借題發揮道:“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東來流(劉)在西。”河與流明指熱河由東向西流入離宮湖,但暗指自己和劉統勛,並借宮廷禮儀東為上首、西為下首來貶低劉統勛,暗示你劉統勛再老再有能耐,也在我和珅的下首。劉統勛豈能不明白,背著乾隆狠狠地瞪了和珅一眼,心想:“老狐狸,走著瞧!”這時,三人來到一座橋上,乾隆又要求和珅和劉統勛以水為題,拆一個字,說一句俗語,作成一首詩。劉統勛不放過報復的機會,捋捋鬍子,望著清波中自己老態龍鐘的面容,偷視和珅自負的得意之形,邊走邊詠道:“有水念溪,無水也念奚,單奚落鳥變為鷄(雞的繁體字)。得食的狐狸歡如虎,落毛的鳳凰不如雞。”

和珅聽出弦外有音,便毫不示弱,反唇相譏道:“有水念湘,無水還念相,雨落相上便為霜。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和珅是在告誡劉統勛不要多管閒事,否則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聽到這裡,乾隆見時機已經成熟,當即上前每手拉住一人,面對湖水和湖面上三人的合影,說道:“孤家也對上一首。有水念清,無水也念青,愛卿共協力,心中便有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 乾隆以詩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和珅和劉統勛的不滿,要求二人同心協力輔佐朝廷。

剛才還自恃才高、以弦外之音互相攻擊的二位臣子一聽,不禁為之一震,深為乾隆如此循循善誘而感動。二人頓時拜謝乾隆,握手言和。

乾隆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沒有急於求成,以帝王的權威進行斥責和壓服,而是因人而異,精心選定勸導環境,在觀景賦詩的基礎上,抓住恰當時機,及時誘導,巧妙地運用暗示,取得了良好的說服效果,使二人放棄個人恩怨,言歸於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