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建築基址是“古蜀大社”?日本神社祖型?

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遺蹟館內,遊客都可以看到一處有9個柱洞(其中2個機械施工時已遭破壞)的建築基址,而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的6000餘件金器、銅器、玉石器、象牙等珍貴文物,有90%出自這處建築基址周圍。

3000多年前,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築?它是用來做什麼的?在金沙遺址被發現後,這些謎團一直未被解開。昨日下午,古建築學家楊鴻勛在金沙遺址現場發布研究成果,認為該祭祀建築不是一般頂部平整無建築物的木構祭台,而是有類似亭子頂部建築的神聖威嚴的“社”。

神秘

規格比宮殿高 9成文物在它周圍

金沙遺址祭祀區分布在古河道南岸,長約150米、寬約100米,是一處規模宏大、延續使用了近千年的濱河祭祀場所。2002年12月,考古工作人員在祭祀區東部發現了一個建築基址。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朱章義表示,建築基址處於一個由人工堆築的黃土台上,僅存9個柱洞,其中2個柱洞在機械施工時遭到破壞,整個建築遺蹟平面呈長方形,與其北面的河流方向一致,修建於商代晚期,距今3000餘年。現場考古發掘顯示,祭祀區出土的6000餘件珍貴文物,有90%都出土於黃土台上,也就是這處建築基址的周圍,其中還包括了有名的金面具。

朱章義分析,建築基址的9根立柱為圓角方柱,邊長達到了0.45米,而金沙遺址的宮殿建築立柱直徑也不過0.2米,而且建造於工程浩大的黃土台上,其周圍也只有此一處建築。聯繫到建築周圍出土的大量文物,這應該是一座等級極高的建築。因為現場沒有發現牆體的基槽和牆體內的小柱洞,表明該建築沒有牆體,所以這不可能是一座宮殿建築,考古專家推測,這應是一種乾欄式的木構高台建築。

但這究竟是做什麼的呢?它又是什麼樣子呢?這些年來,疑問一直存在。有專家認為是一個簡單的木質平台,還有學者認為就是9根圖騰柱,但一直沒有定論。

研究

應為有頂建築 蜀王專用祭祀大社

曾擔任梁思成的助手並創立建築考古學的楊鴻勛昨日表示,這是一處神聖的祭祀建築———社,並稱之為“古蜀大社”,他還根據自己的研究,繪製了金沙“古蜀大社”的復原圖。記者昨日看到,楊鴻勛的研究打破之前單純木構平台,沒有頂部的建築物構想,繪製出的建築有梯有亭。

楊鴻勛說,他10多年前在日本查看到一些考古資料。發掘於日本新石器時代(相當於中國漢代)的原始聚落遺址有一些九柱洞遺蹟,能和中國的文獻對上號,顯示出這是從中國傳入的。從《史記》和《淮南子》的描述都可以看出,這樣的建築是古代的“社”。楊鴻勛說,原始農業社會靠天吃飯,先民建造用於祭祀的“社”,奉獻精美的祭物給上天,祈求風調雨順。他認為,像金沙遺址的“古蜀大社”,只有古蜀王才有資格登“社”祭祀。

據悉,成都金沙遺址的祭祀區與青海喇家遺址的祭壇是目前發掘到的先秦時期僅存的兩處具有祭祀建築的遺址。考察了修建時間距今更早的喇家遺址後,楊鴻勛認為,這種9柱洞的祭祀建築其實是一直延續下去的,後來又傳到日本慢慢演變成了同為奉獻祭物給上天,祈求風調雨順的神社,因此可以說這座“古蜀大社 ”是日本神社的祖型。

金沙遺址博物館表示,他們會對楊鴻勛的研究成果進行慎重分析,如果這一說法取得各界專家的認可,他們不排除會在博物館復原一座“古蜀大社”。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