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VS張良 亞父范增和謀聖張良誰更厲害

如果在秦末舉行一場最強大腦的比賽,亞父范增和謀聖張良絕對是楚漢雙方的代表參賽選手。在狼煙四起的戰亂時代,我們透過史書聞到的是一場場充滿火藥味的征戰和廝殺,看不見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頭腦風暴的比拼,張良和范增都是強中手,謀略、膽識雙方都不會輸給對方,兩個人看似各自為營,沒有交集,其實站在領導者背後的他們,早就開始了一場又一場的角逐。

我們先看范增的資本信息。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秦末農民戰爭中是項羽的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公元前206,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莊舞劍,意欲藉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係,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里,途中病死。

范增VS張良 亞父范增和謀聖張良誰更厲害再看張良,潁川城父人的張良,字子房,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出生於沒落貴族的張良,其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相。集智慧和修養於一身的張良,可謂是翩翩有禮,恭謹仁和,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這樣看來,兩人為君王出謀劃策,智謀還是相當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比較下二人的實力。

智謀方面

要說智謀,一個張良劉邦誇獎他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一個范增老謀深算,經驗豐富,屢出奇招。兩個人在智謀上真是高手對高手。不同的是,張良是個很有認知性的奇才,張良精於算計的智謀是范增能夠看得見的,而其才藝志趣和獨有的創造性加上良好的溝通性,是范增所缺乏的。所以劉邦敬服張良的奇謀,張良也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傳遞給劉邦,從而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了最大效用的發揮。

范增呢,對於各種事件都能預見結果,並且能夠防患於未然,做事要求完整性,追求完美,所以在任何決斷上都要求要果斷、乾淨。這點事范增過人之處,但是范增在秉性上卻不如張良,范增容易自大,傍著自己年紀大有點倚老賣老的意思,不管怎么說,兩人在謀略上是不分高下的。

政治遠見

范增與張良各自服侍的主君,是楚國的項羽和漢王劉邦。良禽擇木而棲,范增和張良選擇了不同的主君,機遇的不同,二人的命運也截然相反。

就統率能力而言,范增在項羽手下是有好幾次親自率軍作戰的,且每次征戰的戰績都不凡,可見范增的統率能力並不差,身為項羽帳下第一謀士,本來是想要輔佐他的好兄弟項梁的,結果項梁死了只好歸附項羽,可惜項羽是個沒有頭腦的匹夫,有帝王的氣度但卻沒有帝王的頭腦,手裡有個范增還不會用,屢次錯失除掉劉邦的良機,讓范增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儘管范增在歷史上的形象不如張良,我們試想,如果范增沒有在項羽麾下,而是投奔了劉邦那么歷史上對范增可就是另一番評價了。

再來看看張良,他的上司是劉邦,雖說出身、地位不如項羽,還好腦子比項羽好使,再加上人品又好,身邊聚集了一幫好哥們有一群智囊團,張良在識人方面的運氣比范增好多了。鴻門宴上,是張范兩人的一次智慧交鋒,此次事件,張良知己知彼,范增卻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兩人對整個事件的演變,是舉足輕重,可謂關鍵人物。但是,兩人畢竟只是謀臣,唱主角的是雙方的決策者,是項羽和劉邦。鴻門宴上即使,范增的計謀再完美,輸給了決策者,這場正面角逐,張良笑到了最後。

司馬遷給給范增的評價只有三個字“好奇計”,而對於張良則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對於二人孰高孰低,每個人心中自有答案。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