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縣

新城縣怎么寫好看

新城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西漢高帝元年 (前206) 改鹹陽縣置,屬雍國,次年屬中地治所在今陝西陽市東北窯店附近。七年併入長安縣

東漢改新成縣置,屬河南尹。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西晉河南郡東魏新城郡治。隋開皇十八年 (598) 改為伊闕縣。

③三國吳武五年 (226) 析富春縣置,屬東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富陽市西南四十八里新登鎮。尋廢入桐廬。西晉太康末復置,屬吳郡,尋廢。東晉鹹和九年 (334) 再置,仍屬吳郡。南朝禎明元年 (587) 改屬錢唐郡。隋開皇九年 (589)省入錢唐。大業十四年 (618) 復置,屬餘杭郡。唐武德七年 (624) 省入富陽。永淳元年 (682)復置,屬杭州。五代梁開平元年 (907) 吳越改為新登縣北宋太平興國四年 (979) 復為新城縣,屬杭州。南宋臨安府。元屬杭州路。明、清屬杭州府。民國初屬浙江錢塘道。1914年改為新登縣。

④三國吳置,屬昭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邵東縣東。西晉永泰中廢。

⑤西晉永嘉中鮮卑氏置,治所在今遼寧凌海市附近。《資治通鑑》: 西晉建興元年 (313),慕容廆“遣慕容翰攻段氏,取徒河、新城,至陽樂”。即此。後燕慕容熙於此置青州。後廢。

⑥東晉安帝時以關隴流民置,屬始康郡。寄治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西魏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497) 改嶺東縣置,屬吐京郡。治所在今山西交口縣東北。後廢,唐武德三年 (620) 復置,屬北溫州。貞觀元年 (627)廢。

⑧北太和二十二年 (498) 分冠軍縣置,屬南陽郡。治所在今河南鄧州市西北六十六里南古縣村。西魏改為臨湍縣。隋開皇初復為新城縣,屬鄧州。大業初屬南陽郡。唐武德二年 (619) 移治虎遙城 (今鄧州市西北四十八里張村鎮),為酈州治。後屬鄧州。貞觀三年 (629) 還舊治。天寶元年 (742) 改為臨湍縣。

⑨北魏昌中僑置,屬吐京郡。治所在今山西汾西縣西北四十里雲城村附近。北周西河郡。隋開皇十年 (590) 廢。

⑩北魏置,屬永安郡。治所在今河南光山縣西。北齊改為豐安縣

(11)北魏改北新城縣置,屬高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徐水縣西南二十里。北齊復名北新成縣。

(12)南朝宋僑置,屬高陽郡。治所在今山東淄博市東臨淄地。北齊廢。

(13)南朝宋僑置,屬河南僑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陽縣東南。北魏廢。

(14)南朝梁置,為永安郡治。治所在今湖北大悟縣東南新城鎮。隋開皇初廢。

(15)南朝梁置,為新城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潢川縣東南。隋開皇初廢。

(16)東魏武定三年 (545) 置,屬武州。治所在雁門川 (今山西繁峙縣西)。北齊廢。

(17)西魏於舊北五城置,為昌城郡治。治所即今四川三台縣。恭帝三年 (556) 改為昌城縣。

(18)南朝陳析臨烝縣置,屬湘東郡。治所即今湖南耒陽市東北四十五里新市鎮。隋廢入衡陽縣。唐初復置,屬衡州。武德七年 (624) 又廢。元至元二年(1336) 復置,屬衡州路。明洪武初又廢。

(19)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屬隆州。治所在今四川儀隴縣西南新政鎮。以隱太子建成諱,不久改為新政縣。

(20)唐貞觀五年 (631) 置,屬羈縻雅州。治所在今四川阿壩縣東南境。後廢。

(21)唐太和六年 (832) 置,屬涿州。治所在今河北高碑店市東南新城鎮。北宋宣和四年 (1122) 賜名威城縣,尋入金,復名新城縣,屬涿州。蒙古太宗二年 (1230) 升為新泰州,七年 (1235) 復為新城縣,屬大都路。至元二年 (1265) 屬雄州。明洪武六年(1373) 屬保定府。民國初屬直隸保定道。1928年直屬河北省。1962年移今治高碑店。1993年改設高碑店市。

(22)南宋紹興八年 (1138) 分南城縣五鄉置,屬建昌軍。治所即今江西黎川縣。元屬建昌路。明屬江西建昌府。1914年改名黎川。

(23)南宋鹹淳五年 (1269) 置,屬楚州。治所在今江蘇淮安市西。元屬淮安路,至元二十年 (1283) 省入山陽縣

(24)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以長山縣驛台鎮置,屬般陽路。治所在今山東桓台縣西新城鎮。《元史·地理志》 般陽府路新城縣: “太宗在潛,以人民完聚,創置城曰新城”,縣因以名。明洪武十二年(1379) 屬濟南府。1913年改為耏水縣

(25)1912年置,屬興義府。治所即今貴州興仁縣。1914年因與直隸省 (今河北省) 新城縣重名,改為興仁縣。

(26)1913年改新城府置,屬吉林省。治所在伯都訥 (今吉林松市)。1914年改名扶餘縣

(27)1936年8月西北革命根據地由原靖邊縣析置,治新城堡 (今陝西靖邊縣西南新城鄉)。1937年8月與靖邊 (東靖邊)、橫山二縣合併,設立靖橫縣。


(1)古縣名。(1)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以鹹陽縣改名,治今陝西省鹹陽市東北聶家溝。七年廢。(2)又作新成縣。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置,治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南。屬河南郡,東魏屬新城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伊闕縣。(3)三國吳置,治今湖南省邵東縣東。屬零陵郡。西晉永嘉年間廢。(4)北魏改北新城縣置,治今河北省徐水縣西南。屬高陽郡。北齊又改名為北新城縣。(5)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改嶺東縣置,治今山西省交口縣西北。屬吐京郡。隋省。唐武德三年(620年)復置。貞觀元年(627年)又省。(6)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分冠軍縣地置,治今河南省鄧州市西北。西魏改名臨湍縣。屬南陽郡。隋開皇初復名新城縣。唐武德二年(619年)移治虎遙城(今鄧州市西北村),貞觀三年(629年)還治故臨湍聚(今張村北),天寶初又改名臨湍縣。(7)北魏置,治今河南省光山縣西。屬永安郡。北齊改名豐安縣。(8)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縣東南。屬新城郡。隋開皇初廢。(9)南朝陳置,治今湖南省耒陽縣北。屬湘東郡。隋廢。唐初復置,尋廢。元再置,屬衡州路。明初廢入衡陽縣。(10)東魏武定三年(545年)置,治雁門川(今山西繁峙縣西)。屬肆州。北齊時廢。(11)唐貞觀初置,治今四川省阿壩縣南。屬軌州。後地入吐蕃,廢。(12)南宋鹹淳年間置,治今江蘇省淮安市西。宋屬淮安州,元屬淮安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廢入山陽。(2)古舊縣名。(1)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析富春縣置,治今浙江省富陽市西南新登鎮。屬東安郡。後併入桐廬縣。西晉太康末復置,不久又廢。東晉鹹和九年(334年)又置,屬吳郡。隋開皇九年(5 * )廢入錢唐縣,後又置,唐武德七年(624年)廢入富陽縣。永淳元年(682年)復分富陽縣置,屬杭州。五代梁時,吳越改為新登縣。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復舊名,仍屬杭州。南宋屬臨安府。元屬杭州路。明、清屬杭州府。1914年因與直隸(今河北)、吉林、山東、江西、貴州五省新城縣重名,改名新登縣。(2)唐大和六年(832年)析范陽縣置,治今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鎮。屬涿州。唐末廢。五代唐天成四年(929年)復置。蒙古太宗二年(1230年)升為泰州,七年復降縣。屬中都路大興府,後改隸順天路、保定路、雄州大都路、雄州。明洪武初屬北平府,六年(1373年)改隸保定府。清因之。1958年併入涿縣,1962年復置,並遷治高碑店鎮。1993年撤銷,改設高碑店市。(3)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析南城縣於黎灘鎮置,治今江西省黎川縣。屬建昌軍。元屬建昌路。明、清屬建昌府。1914年因與直隸(今河北)、吉林、山東、浙江、貴州五省新城縣重名。改名黎川縣。以縣境有黎灘水,一名黎川而得名。(4)蒙古太宗時以長山縣驛台置,治今山東省桓台縣西新城鎮。屬般陽路。明、清屬濟南府。1913年因與直隸(今河北)、吉林、江西、浙江、貴州五省新城縣重名,改名耏水縣,以縣境內有河名耏水得名。(3)舊縣名。(1)1912年由普安縣新城地方析置,治今貴州省興仁縣駐地城關鎮。因與直隸(今河北)、山東、浙江、吉林、江西五省新城縣重名,1914年更名興仁縣。(2)1913年由新城府裁府改縣,治伯都訥城(今吉林松源市寧江區)。1914年更名扶餘縣。(3)陝蘇區設。1936年由陝西省靖邊縣南部析置,治新城堡。縣因以為名。1937年撤銷,仍併入靖邊縣。

詞語分解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鐵岡

即今廣東龍門縣西鐵崗鎮。清光緒 《廣東輿地全圖》 龍門縣圖表: 鐵岡汛有千總駐防。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新城縣歷史

相關歷史

新城縣_新城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