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政論家王韜簡介 他是怎么死的?

王韜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論家、思想家和新聞記者,有“長毛狀元”之稱。王韜一生辦了許多報紙,為中國近現代報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清道光八年,也就是公元1828年,王韜在江蘇蘇州府長洲縣甫里村出生。王韜那個時候還不叫王韜,原名王利賓,字蘭瀛,“王韜”是後來改的名。公元1836年,王韜縣考第一之後,又改名為王瀚,字懶今。除了這幾個字號之外,王韜還有很多,諸如字紫詮、蘭卿,號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歐西富公、弢園老民、蘅華館主、玉鮑生、尊聞閣王,外號“長毛狀元”等多個稱呼。

“余少居甫里,莫有知余者”,王韜的少年時期是在甫里村度過的。幼年隨母親習字。因為父親是私塾先生,所以能夠識字讀書之後,便跟著自己的父親學習四書五經。就是在這一個期間,王韜打下了堅實的經學基礎。

王韜在甫里村度過了自己安然閒適的少年時代,這段時期的生活一直讓他難以忘懷。以致於在年老之時,還曾經三次返回家鄉。

道光二十四年,王韜進行縣考考試,中秀才。三年後到金陵參加應考,卻未能及第。雖然這件事在當時對於王韜來說不是好事,但是如果當時他真的考中,也許將會成為萬千清末官員之一,也就沒有了後來那么多的豐功偉績。

清末政論家王韜簡介 他是怎么死的?金陵不第的第二年,王韜來到上海,探望自己在上海的父親。這個二十七,他參觀了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主持的墨海書館。在這裡看見了“光明無纖翳,洵屬琉璃世界”的印刷廠房,結識了慕維廉、艾約瑟等傳教士,為日後開辦書館買下種子。

公元1848年,王韜父親病故。為了養家餬口,王韜四處尋找工作,也是這時他被麥都思聘請到上海墨海書館工作。在這期間王韜讀閱了《聖經》,並且在後來幫助了《聖經》的中譯工作。就這樣在幫助傳教士完成西方著作的翻譯工作,王韜在墨書館工作了十三年。

公元1850年,王韜的年輕的妻子,不幸病故。王韜哀切不已,為了尋求心靈的寄託,五年後接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

太平軍進攻蘇州、常州、上海之時,王韜化名黃畹上書太平軍,從戰略上為太平軍獻策。後來此事被清政府所知,王韜為保命,不得已離開自己的親朋好友出逃香港。受麥都思及其好友理雅各的幫助,王韜在香港倫敦教會的宿舍落腳。初時王韜幫助理雅各翻譯《十三經》,而理雅各則幫助他翻譯《尚書》等經典。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王韜開始為香港《華字日報》主筆,由此開啟了他新聞事業的道路。王韜在香港期間,收集各方資料,邊防好友,作《香港略論》、《香海羈蹤》、《物外清游》等三篇文章,記述香港的地理環境,英人未來前的狀況,英人割據香港後設立的官府、制度和兵防,以及十九世紀中葉香港的學校、教會、民俗等歷史資料。使得歷史資料欠缺的香港歷史,因此得到完善。

公元1867年,在朋友的資助下,王韜前往歐洲,開始了他在歐洲的遊歷。他每到一處都會遊覽一番,並且以浪漫的辭藻留下豐富的筆記。當然他不僅僅是遊玩,他多次拜訪歐洲各地名校,甚至還被牛津大學邀請前往演講,留下了有史以來第一位中國文人在牛津大學演講的記錄。

這次歐洲遊歷,不僅給他留下了豐富的素材,並且還在思想上給予他改變。回國知乎,他先後於1857年及1864年擔任《六合叢談》、《近事編錄》的編輯工作。1874年,又創辦《循環日報》,留下《弢園文錄外編》。他由此成為近代報刊思想的奠定人,是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報刊政論家。王韜在報刊政論方面的貢獻,對日後中國的報刊、政論甚至是新思想的傳播都影響較大。梁啓超當時宣傳維新思想,辦報發表意見,便是繼承於他。

光緒五年,王韜遊歷日本,考察了東京、大阪、神戶、橫濱等城市,寫成《扶桑遊記》,在這裡結實了一大批維新思想人氏。

他在英國和日本發表的維新思想得到李鴻章的看重,從日本回國之後他定居在滬北吳淞江濱的淞隱廬,光緒二十三年在上海城西草堂病逝。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他給在李鴻章幕中供職的一位朋友寫了一封舉薦信,而被舉薦的人正是著名的孫中山。這是一個思想和志向的傳承,王韜雖然已經垂垂老矣,但是卻在孫中山身上看到了希望。

猜你喜歡: